【车讯网 报道】法国统治越南时期,曾在越南的海防与咱们的昆明之间,修了一条铁路,全长854公里,当时称滇越铁路。铁路沿线的风景十分优美,沿着它从头走到尾,乐趣十足。
滇越铁路是云南到越南——可不是镇越铁路。
滇越铁路是在1910年通车的,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为防日军沿铁路进攻,我国将部分轨道拆除。抗战胜利后,法国为恢复在越南的统治权,将滇越铁路中国段无偿转让,从此,这段铁路成为中国人自己的铁路。1997年,我国开设昆明到河内的国际列车,但只运营了5年。如今,这条铁路的越南段完好运转,客运与货运皆备;中国段(后更名昆河线)目前主要是货运,每天都有数趟货车运行,客运唯有昆明附近的一小段尚存。
突发奇想的旅游——所走就走。
此前,我曾驾车沿滇越铁路,从昆明走到河口,将这条铁路的国内段,全程走完,欣赏了沿途绝大多数车站,并写了3篇游记(本文最后有该游记链接)。
当时,走到河口时,得知私人自驾车进入越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既然已将滇越铁路国内段走完,心满意足,这件事儿也就放下了。没想到,时隔半年,我再次来到河口,踏出国门,沿滇越铁路,一直走到海防,从而将滇越铁路全程走完。
这件事是由于年假促成的。数年来,我家每年都会利用孩子的暑假和我的年假,进行一次长途旅游。今年女儿上班,旅游的事儿自然告吹。本打算放弃休假,可进入9月,手头上的事儿减少,有一天万般无聊时突然想到:与其闲坐,何不利用假期,外出走走?但此时距十一仅剩2周,时间有限,跨洲旅游不合我意,只好在周边国家里物色,此时我想到了越南。干脆,借机把滇越铁路彻底走完。拿定主意,接着是办签证与买机票,2天后便出发了。
这是数年来第一次没有孩子在身旁的年假,有些孤单。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寒暑假被充分利用,走了许多地方。尤其是高中以后,旅游中的每个步骤,几乎都由孩子作业(无论去哪个省、哪个国家,我家都是自由行,从不参加旅游团)。这些经历能让人开阔眼界,也比较容易培养理智的思维。事实上,自由行让女儿具备了很强的自主行动能力,以至于上班后很快获得好评,因为她明白:上司要的是结果,如何达到是你的事儿。必须想方设法努力去做,而不是开口问:怎么做?
至于保持微笑、时时注意礼貌/不要过于自我,学会尊重他人/不要盲目自大,尽量保持客观/只要能自己做,就不要给人带来麻烦,等等,更是旅游时诸多感悟中的几个比较主要的内容。女儿能有这些收获,我感到很欣慰。这收获可能对她的人生,产生积极作用。带着这份欣慰,坐着女儿的车来到航站楼,离开北京,直奔昆明。
在河口出境——遇到了传说中的索要小费。
上次自驾游的结束地是河口,这次旅游便从河口开始。昆明到河口的火车每天有好几班,6小时可达。我于下午4点抵达河口,站前有公交车前往口岸,只需2块钱外加20分钟。河口是座很美的小城,南溪河与红河在此交汇,南溪河对岸是越南老街省的老街市(下图左侧),红河对岸是谷柳市(下图右侧远处)。
关于河口的见闻,在滇越铁路游记第3篇中,有详细记录。此次我未作停留。直奔边检大楼,验证盖章,几分钟后,踏出国门。随后走过公路桥,来到越南的边检大楼,同样是验证盖章,走进越南。过关时有个小插曲:卫生检疫——出入境的地方都会有卫生检疫,有些国家要求入境者出示黄皮书,也就是预防接种证书。刚才在中国边检楼,卫生检疫的工作人员提醒我小心蚊子,说越南正闹登革热。我顺便询问越南是否需要黄皮书,他说不清楚,并告诉我如果需要,回来办一个就是(边检楼里有)。走到越南边检,卫生检疫处的人果然要求出示黄皮书,见我没有,便说支付20元人民币即可。这个价格比回去办黄皮书便宜,于是交钱。
很早就听说越南陆地口岸会索取小费,否则刁难。不知这黄皮书,是否属于其中一例。去过30多个国家,这是第一次被要求出示黄皮书。
进入越南——90年代才与我国恢复正常关系的国家。
进入越南,走出边检楼,左转不远处,是滇越铁路桥。上次来河口,曾站在桥头,往越南这边看,这次则是回望自己的国家。
从昆明出发,沿滇越铁路,可以看到许多桥梁,比如,南盘江上的4座钢梁桥、小龙潭站附近的花桥、玉林山的7孔桥、芷村站附近的3孔桥、波度箐站与倮姑站之间的人字桥、白寨站附近的白寨大桥,等等。河口的这座铁路桥是我国境内的最后一座,抗战时被毁过一次,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再次被毁,1993年复原。
说到中越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其实距今并不算太远,尽管大规模作战只有一个月,但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直到90年代才真正画上句号。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那场战争中,支持咱们与反对咱们的国家,与今天一些网友的观点差异极大。可见,敌对与友好,时常会转换,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恐怕得改改,最好扔掉不要。这一点,我觉得越南做得不错,出乎预料。事实上,此前我对越南没什么感觉,要不是因为滇越铁路,这个国家恐怕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旅游计划当中。但是,当我从北到南、一路走过去之后,沿途所见所闻,让我对它有了一些认知,而这些认知,有些恰恰是咱们所缺少的,具体内容,下篇游记再表。
河口的滇越铁路桥至今在用,每天有数班货车来往于两国间。现在,昆明与河口之间的客车改走新建铁路线,不再走滇越铁路了——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贯通后,为保安全,云南境内的列车只在白天行驶,分别在昆明/开远、开远/河口之间,每天对开一趟旅客列车。也就是说,当时的旅客,从昆明出发,第1天住开远,第2天住河口,第3天抵达终点海防。百年前,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可观了。
铁路桥东侧数百米开外,有座圣陈祠,纪念的是陈国峻,也叫陈兴道。当蒙古军队入侵越南时,他成功组织了抵抗,因而成为越南的民族英雄。事实上,越南许多城市都有陈兴道街,以示纪念。说到蒙古,有人认为这个民族非常厉害,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就连今天的俄罗斯,都被蒙古人奴役了数百年。可是,蒙古人3次攻打越南、2次攻打日本,却均以失败告终。说到这段历史,有人认为是蒙古人看不上越南,不愿意进攻而已。我觉得,这种解释恐怕是托辞。既然看不上,为何攻打3次?
老街最美之所在——沙巴。
老街市区游览地只有这个圣陈祠,红河对岸的谷柳,则是以商业街为主,也没什么值得游览的内容。这一带最诱人的,是40公里以外的沙巴。老街/谷柳与沙巴之间的公交车很多,从早上5点到晚上6点,每小时至少有一班,票价2.8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2元(2017年9月汇率是1元人民币=3420或3440越南盾)。
沙巴是越南老街省的一个镇,镇西几公里是中南半岛最高峰:番西邦峰。百年前,法国人来到这里,修建了许多别墅,用于度假,把沙巴变成避暑胜地——这成因与咱的北戴河,如出一辙。
由于这个原因,沙巴镇内法式建筑很多。即使是新建的建筑,也遵从了昔日的风格,使得整个小镇看上去很温馨。
今天的沙巴,已恢复百年前盛况。一座座精美建筑,尽享天时地利,让住客得到完美享受。
在这里,游览似乎可有可无,在舒适的氛围中悠然地住上几天,我觉得是它的最大价值。
事实上,整个小镇内外,西方游客无处不在,他们中的多数,都是这样悠闲地坐着,享受假期。
小镇对面,是3000米高的巨大山体,它庇护着座座村落,村落间,是片片梯田。
沙巴以民族众多著称,实际上,这一带的民族风情,与我国境内的红河州等地,非常近似。当然,单论梯田的话,恐怕还是红河州的哈尼梯田更为壮观、更具气势。
抵达沙巴后,随意在车站附近找了家旅馆,自称三星级,双人标间2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元,包含早餐。房间非常清洁,设施很完善,且保养得很好,令我一下子对这里产生了好感。第二天早上来到餐厅,好感又增加了一截。
早餐内容既有越南本地特色、比如米粉,也有标准的欧陆式早餐,至于咖啡、果汁、黄油、果酱、水果,随意自取。就餐环境非常温馨,有种舒适感。在我的出境旅游经历中,这种令人愉快的早餐,见到太多,想不到,不算先进的越南,也做到了这一点——而这正是我国许多城镇至今尚未做到的。我每年在国内自驾游数万公里,入住几十家不同的旅馆,经常遇到300元以下的旅馆,早餐仅仅是大圆桌和粗糙的炒菜,无论就餐环境还是餐饮内容,均与国际主流存在差距。至于100多块钱的旅馆,比如如家之类的快捷酒店,往往连早餐都没有。
晚餐的服务更值得称道——铺上了台布。我点了一份炸春卷、一碗粉、一瓶啤酒,总计13.5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39元)。
沙巴有许多徒步项目,甚至可以登顶番西邦峰,但我此行并没携带徒步装备,故放弃。闲逛一天之后,乘车离开带给我完美记忆的沙巴。
沿滇越铁路继续旅游——从老街到河内。
返回老街,直奔火车站,沿滇越铁路继续旅游。由于无法自驾车进入越南,接下来的行程,只能坐火车。老街与河内之间每天有数趟客运列车,我坐的是晚上9点的车,次日晨5时抵达河内。
通过这次旅游时,我发现,越南虽然没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也少得可怜,但它的客运业务很发达,主要城市之间,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坐大巴,班次都很多,买票也很便捷。据说大巴比火车便宜许多,但我个人的习惯是,只要有火车,就决不坐大巴。
看介绍,越南火车似乎分为软卧与硬卧,在站台上观察许久,也没看出硬卧与软卧有何区别,都是4人一间的包房,犹如我国的软卧。
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我乘坐的这节车厢,全是外国人,除列车员,没见一个越南人。票价为38.5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12元。
在缅甸乘火车时,时常东摇西晃,不太舒服。越南的铁路没那么差劲儿,但比咱们的铁路(特指昔日的普通铁路)还是差一些,不如咱们的火车那么平稳。但服务意识很不错,在卫生间里,卫生纸、洗手液,一应具全。以前在国内旅游时坐火车,从没见过这些服务(包括软卧),不知现在有没有改进。
河内——从古至今的越南首都。
凌晨5时,列车抵达河内站。河内是越南首都,紧靠红河,位于红河大堤之内,故称河内。从汉朝到唐朝,这里一直属我国领土,唐朝时此地叫宋平县。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越南脱离中国独立,这座城市成为李朝、陈朝等越南王朝的国都。
法国人占领越南后,在河内设立了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因而河内有许多法式建筑。从这张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河内,街道犹如欧洲。
从火车站出来,沿街道一直往东走,沿途,看到了许多老建筑,这一段街道的人行道很安静,绿化很好。
绿茵中,一座座精美的西式建筑,非常迷人。
走了30分钟,来到一座辉煌的大楼前,此处是歌剧院(上面那张老照片拍的就是它)。是法国人在1911年仿照巴黎歌剧院建造的,至今仍在使用中。歌剧院后面不远处,是历史博物馆,本打算参观,可惜我到的那天没开门。
整个河内,法国人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不仅是歌剧院、别墅、还有许多教堂。
后来发现,整个越南,教堂很常见。而且,绝大多数都处于使用中,每天都有数场弥撒。
法国人来到越南之前,这里一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2000年皇帝历史当中前边的1000年,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领土。所以,在越南许多古迹上,都能见到汉字。最出名的,当属河内的文庙。
文庙是祭拜孔子的庙宇。这座文庙从最初建造算起的话,已经有超过1000年历史。来这儿游览的西方人特别多,门票3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9元。
它的大殿,悬挂着康熙帝给孔子的题词:“万世师表”。这一点与国内文庙完全相同。
中国历史上有科举考试,考生考取进士后,立碑褒奖,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至今完好保存在北京孔庙。河内文庙,也有进士题名碑,与北京孔庙如出一辙。
碑上的文字,及排名方式,也是模仿中国。
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河内市中心是巴亭广场。二战结束后,胡志明在这里发布《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
胡志明早年留学法国,并加入法国共产党,回国后组建了越南共产党,不仅成功地把法国人赶出越南,还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把接踵而来的美国人打败。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修建了这座陵墓,听说里面有个水晶棺,如果赶上开放日,能进去瞻仰。
我到的那天,陵墓没有开放,但正好赶上了换岗。不过,这里的换岗仪式太简单了,没有任何表演性质的内容(比如伦敦的军乐团、我国台湾的耍枪),仅仅是走过去,敬礼,交换,完事。
广场最北头,是个大院子,里面有座很美的建筑,它便是1906年法国人建的总督府。后来成为胡志明的主席府,至今仍在使用,不开放。但紧挨着这座大楼的旁边,是胡志明故居,对外开放,门票4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2元。
胡志明故居内树木非常多,有个湖,湖的一边是很简陋的木屋,一楼是四面敞开的,算是客厅,二楼是卧室与书房,没有卫生间。胡志明生命中的最后10年,一直住在这儿。在此之前,他的居所在湖的另外一边,是正规的建筑。
在正规建筑中,还摆放着3辆胡志明坐过的汽车。最小的一辆是标致404,居住在法国的越侨送给胡志明的。另两辆都是苏联政府赠送,一辆是吉斯,一辆是嘎斯M20(这两种车咱们的博物馆里也有)。
从故居出来,没走几步便是独柱寺。越南脱离中国的第3个王朝是李朝,这寺是李太宗下令建的。据说是李太宗梦到莲花宝座上的观世音菩萨,随后有了第一个儿子,出于对菩萨的感谢,模仿莲花造型修建了这座微型寺院。独柱寺旁还有座胡志明博物馆,没赶上开放时间,未能参观。
巴亭广场的另一边,是座庞大的现代建筑,看上去像是越南政府所在地。周边戒备森严,就连旁边的越南英雄纪念碑,也不能靠近。
纪念碑的东侧,是升龙皇城(升龙是河内的曾用名),这里是历史上定都河内的数个王朝的皇宫所在地,历时800年。我猜想,唐朝中央政府在越南设立的安南都护府,很可能也在这里。越南成立共和国后,这里被军方占用。最近几年经过考古,恢复原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才对外开放。门票3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9元。
不过,里面的建筑大都为法国占领时代修建,现在开辟成展览室。
居中位置是一个高高的基座,正中是敬天殿,这里以前或许是皇帝的大殿。该建筑还有很大的地下室,是越南人与法国人作战时的指挥部所在地。
升龙皇城的考古遗址有好几处,保护得很好,每一处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皇城的北端,是正北门。门上至今仍保留着法军轰炸过的痕迹。
从孔庙到巴亭广场,再到升龙皇城,这一带的街道环境很棒,绿树成荫。沿途还看到军事博物馆、中国驻越南领事馆以及列宁公园——里面有越南人为列宁树立的铜像。这一带的氛围,显得有些庄严肃穆,与铁路东侧的36行街,判若2个世界。
西湖与还剑湖——河内市区的两大湖。
河内有2个比较大的湖,最大的一个在巴亭广场北侧大约1公里的地方,它叫西湖。面积大约5平方公里多,比杭州西湖小一些,后者面积6.39平方公里。
据说以前湖畔多为贵族官邸,现存的古迹我看到了3个:西湖府、镇武观、镇国寺,都是寺院,但以镇国寺最辉煌。始建于公元6世纪,是越南全国最古老的寺院,免费开放。据说这座寺院曾被更名为镇北寺,不知道是不是镇住咱们的意思——越南把历史上归属中国统治的年代,称为北属时期。其实国与国相互“镇”,并不罕见。比如中越之间在广西有个口岸,最早叫镇南关,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名友谊关。
镇国寺最醒目的建筑是11层6角宝塔,是越南的国家级文化遗产,寺中还有印度总统访问时种下的25棵菩提树。游览镇国寺,最好在黄昏,因为此处是赏西湖夕阳的佳地。
河内的另一个大湖叫还剑湖。这名字的来历,与咱们中国有关——越南历史上有个陈朝,蒙古人入侵时,陈朝殊死抵抗,打败了蒙古人。朱元璋时代,陈朝宰相胡一元发动政变,篡得皇位,建立胡朝。因为此前陈朝曾向明朝称臣,获朱元璋册封,是明朝的属国。丢失皇位的陈朝王室,跑到南京诉苦,刚刚登基的朱棣,派军进攻越南,消灭了胡朝。随后,朱棣把越南(当时叫安南)更名为交趾郡,越南从此回归中国。但是,这次回归只维持了20年。当时,交趾郡的首任行政长官就任时曾感慨: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看来此人颇有先见之明。他的意思是,中国攻打越南成功,是因为师出有名(征讨胡朝,替越南人恢复陈朝),现胡朝已灭,明朝将越南吞并,恐怕不会获得民众支持,难免引起哗变。果然,一个叫黎利的人,揭竿而起,最终打败明军,建立黎朝(越南历史上有过一个黎朝,故这个黎朝称为后黎),他本人成为黎太祖。此时明朝的皇帝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他接受现实,将明朝与越南,恢复为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
据说,黎利发动起义之前,在湖里捞出一把宝剑,从而获得神功,打败明军。成为帝王后,有天在湖上游憩,忽然出现一只龟,向黎太祖索取宝剑。越南人相信,龟把宝剑藏于湖底,以备越南日后的不时之需。2000年,人们在湖中捕获一只250公斤的巨龟,似乎为这个传说增加了佐证。目前,龟放在湖畔的玉山祠展出。
还剑湖周边,环境不错,许多自由行的游客,在这一带游逛、吃喝。湖畔有一些比较考究的餐馆,虽然价格稍贵(一份小吃、一盘面、一瓶啤酒,共80元人民币),但所处位置极佳,也值了。
还剑湖的北岸,是河内老城区所在地,河内成为首都后,朝廷把许多工匠与商户,迁移到这一带居住,每个行业集中一条街,故称36行街。这个区域,是平民的河内城,城的最北端,靠近红河处,还保留了一座昔日的城门。
36行街——市民的河内有些过于杂乱。
许多介绍里,都把36行街奉为河内旅游经典,但实际上,在36行街漫步,并不是轻松的事情。街道过于狭窄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摩托车的轰鸣与刺耳的喇叭声。
尽管一些街道安装了红绿灯,但人行道上即使是绿灯,摩托车与汽车,也会毫无顾忌。这次旅游为期2周,我没见到一辆摩托车礼让行人,至于汽车,只见到2次主动在斑马线前停下。也就是说,在越南过马路,必须有足够的胆量,当地人一个箭步就能窜过去,我实在没有这种勇气,只好慢慢移动。除非运气好,否则需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走过去。
在36行街,人行道经常被摩托车或店家堆放的货物拦腰斩断,行人无路可行,只得走在马路上。在国内,时常看到行人放着很棒的人行道不走,一定要走在车行道里,与汽车争道,他们要是到越南就好了,定会如鱼得水。
但是,我对这种杂乱实在不敢恭维,也很难接受。所以,尽管36行街名气很大,我只走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越南人显然对这种杂乱早已习惯,而且很善于利用空间。即使是很窄的巷子,也能摆上桌凳,招徕顾客。摩托车在身旁飞驰而过,人家毫无惧色。
河内虽然是首都,可市政建设似乎很一般。除了巴亭广场周边,以及法国建筑集中的街道之外,许多地方都显得破破烂烂,路旁堆满了杂物,但当地人却显得很悠然。
街道上,店铺与小摊,非常密集。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卖饮料和面包的摊档。这些面包看来是继承了法国人的传统,据说售价非常低廉。
可河内的出租车就没那么廉价了。从北走到南,发现越南中部与南部的出租车正规一些,河内虽也有安分守己的出租车,但不老实的出租车,似乎更容易遇到。比如下图中的这辆,上车后不久,便发现计价器跳字飞快,才走了不足一公里,就已经将近20万越南盾了,显然有问题。遇到这种事,应该立即要求停车。在越南乘出租车,最保险的是选择大公司的车,司机统一着装的那种。关于这方面的事儿,下篇游记还会谈到。
滇越铁路的最后一段——从河内到海防。
总体而言,河内旅游景点不多,能舒舒服服休闲度假的地方也不多,于是,我离开河内,沿滇越铁路继续旅行。河内站每天早上6点有一班火车开往海防。实在太早,我选择了上午9点20分的火车。坐这趟车需要到龙编站,龙编站距河内站大概2公里,位于红河岸边,与刚才说的古城城门非常近。
河内到海防的距离是102公里,软座车厢票价7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0元。
龙编站旁边,是龙编桥。这座桥是滇越铁路的一部分,传说它与埃菲尔铁塔是同一设计者。天气好的时候,桥畔公园里,有许多婚纱摄影在此取景。
滇越铁路靠龙编桥,跨越红河。红河发源于云南大理州,在河口进入越南,经过河内后,继续往东南方向,最终汇入北部湾。
列车始发,紧接着就是过红河,随后途经嘉林站。我国与越南之间的国际列车(广西南宁/河内嘉林),便停靠在这里(下图绿色涂装的列车,有人将绿皮车视为陈旧,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滇越铁路的轨距为1米,而我国采用标准轨距(1.435米),故通过下图您可以看到,铁路线上有3根铁轨,以便让2种不同轨距的列车均可行驶。
整个越南有2个大平原,南方是湄公河三角洲,北方是红河三角洲。从河内到海防,完全走在红河三角洲上,一马平川。2个半小时后,列车抵达海防站。
上次我从昆明出发,一站站地走到河口,这次又从河口来到海防。至此,854公里的滇越铁路,全程行走完毕。
法国统治时期,海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海港,昔日法国人的建筑,一座接着一座。从表象上看,这些建筑保持的很好。
日前,我在河内的36行街,被吵得晕头转向,来到海防,走在环境优美的街道上,感觉大脑立刻康复。与河内相比,海防安静许多,令人赞叹。
街边绿荫下,舒服的座椅很常见,随便找一个坐下来,花2.5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7.2元)买了一瓶啤酒,店家热情地送来冰块与茶水——类似情景,在许多国家都能见到,唯有我的家乡北京,比较罕见。
一边儿喝啤酒,一边儿回忆此次铁路之旅。忽地想到,之所以修建滇越铁路,源于海防是海港。既然如此,铁路线应该与港口相连才对,而不仅仅是海防车站。于是,沿着街道一路寻过去,果然又看到了铁路线,似乎早已停用。
沿着它一直走,10分钟后,来到海防港。这里,恐怕才是滇越铁路真正的端头。法国人不惜重金修建滇越铁路,自然是为了从云南赚取利润,但无意中也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铁路沿线,原本极为闭塞的村寨,由于铁路的贯通,忽然变得比内地城市更进步。道理很简单,路通财通。当时的昆明靠这条铁路,与大海连接在了一起,与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当北京人家里还是油灯、蜡烛的时候,昆明通过滇越铁路获得了发电机,让电灯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在政治方面,国与国的争端,是个沉重的话题。就拿眼前这座海防市来说,抗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越南北部(南部日军向英国投降),不久,法国人跑来摘桃子。不仅如此,法军甚至以武力相威胁,派军舰闯入海防港,率先开炮。驻守在海防的中国军队,立即还击,击沉一艘,击伤2艘,法军伤亡俘合计3000余人,我军伤亡30人。英美出面调查,结论是法国无理取闹,判法国人承担责任,赔偿损失。遗憾的是,由于内战及苏联的压力,我国最终向法国人让出了越南北部。
走到海港,我的滇越铁路旅游到此结束。尽管滇越铁路大名鼎鼎,但实际沿着它走完全程的人,恐怕不会太多。毕竟,它只是一段历史,或许不如现代社会的吃喝玩乐更诱人。事实上,距海防不远,就有这样一个去处,它是大名鼎鼎的下龙湾。
休闲旅游——从海防到下龙湾吉婆岛。
从海防前往下龙湾,可以乘车,也可以乘船。码头与车站都在市区北侧,往码头走的时候,看到一家必胜客,套餐折合人民币32元,于是跑进去吃了一顿。
餐后继续走,沿途看到一辆海马汽车。在这儿看到它很亲切,过去几年,无论是从北京出发到云南重走远征军之路,还是从头到尾全程行走滇缅公路,都开的是海马S7。有一次坐在路边喝咖啡,我顺便数了一下,越南街头100辆车中,丰田占比最高(33辆),接着是福特(14辆)、雪佛兰(13辆)、马自达(12辆)、现代(11辆)、本田(10辆)。
汽车站与码头,在市区西北角。从这儿可以前往下龙湾或下龙湾的吉婆岛。去吉婆岛的话,有好几家公司运营。下图左侧远处那个小屋子,是做快船生意的,要价18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52元),右侧的大巴,9万越南盾即可。
无论是哪家公司,班次都很多,基本上每个小时都有(下图中的CAT BA是吉婆岛,HAI PHONG是海防)。
下龙湾是个庞大的地方,多数游客都是前往拜斋或鸿基,那里与河内以及中越边境的友谊关或芒街之间,有直达班车,许多游览下龙湾的船,也从那里始发。吉婆岛是下龙湾众多岛屿中最大的一座,它被游客关注,相对较晚,比较安静,休闲度假的话,这里恐怕更好些。吉婆岛至少有3个客运码头,下图中的码头A,是刚才说的快船码头,快船抵达后,随即有汽车把旅客送到吉婆镇,这段车程很长,大约45分钟,正好穿越岛上的国家公园。刚才说的9万元的大巴车,从海防出发,一直开到码头B的对岸,只需几分钟,便用船把旅客送上岛,然后再用车把旅客送到吉婆镇。也就是说,前者以船为主,后者以车为主。至于码头C,是乘船游览下龙湾的出发地。
18万元的快船路线,航行时间较长,船也比较大。9万元的大巴路线,由于航行时间很短,只是这种很小的交通艇。
无论在哪登岛,岛上的主要镇子只有一个:位于岛东南角的吉婆镇。沿海岸线建有许多旅馆,四星级的高级旅馆也有几家,80-150美元。更多的是二星级和三星级旅馆,20-40美元(2017年汇率大概是1美元:6.5人民币元)。
街边,照例是一字排开的餐馆、酒吧。看到许多西方游客闲坐在这里,与日前在沙巴所见相同。到了晚上,酒吧竟然座无虚席。
沿海岸线的路很幽静,种了许多树,随意走走,觉得很舒服。
吉婆镇往东,走10分钟,是第1海滩,它的隔壁,是第2海滩。听说另一个方向还有个第3海滩,但我没去。
海滩上摆着许多休闲装备,出租给游客。
这情景,与我国的三亚,泰国的苏梅岛,如出一辙。
如果不满足于休闲旅游,还有观光旅游。最短的行程,是半日乘船之旅,跑到海上逛一圈,看看“海上桂林”的风景。
当然,如果想观光的更加彻底,最好是到拜斋乘游船,而且最好是2天1夜的,住在船上,船票包含4餐。那些船也按星级划分,3星船大概是100多美元,4星船200-400美元,此外还有更贵的5星船。
住在吉婆岛,核心价值是休闲。黄昏时,岛上东南角突出部的酒吧,坐满了西方游客,大家一边喝酒,一边等待着落日。
但凡海滨或海岛,观赏落日似乎是必修课。
吉婆岛的落日,虽然名气不如圣托里尼,但运气好的话,也能欣赏到美景。
吉婆岛渔船很多,黄昏时,看到一艘船驶回,卸下一筐筐小虾。
海湾里,一条条浮船灯火辉煌,它们是水上餐厅,自然都是以海鲜为主。
在吉婆岛,除了海滩休闲、乘船游览,还有个国家公园徒步的项目,我觉得后者内容更精彩。纵观该岛,我觉得它比拜斋更舒服,后者虽然也不错,就是太繁华,吉婆岛有种小巧感、精致感,这感觉带来的,便是一种惬意。
下篇游记:离开下龙湾,我从北往南走去,下一站,是越南古都顺化。
延伸阅读:滇越铁路国内段游记之一:从昆明到宜良。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