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车讯网
浏览量 3.6亿 粉丝 824w
关注

星爷与途安主题自驾游之一:回顾1937年7月

9.1万 22小时前

  【车讯网 报道】抗战胜利70周年时,我把滇西战役和滇缅公路,基本完整地走了一遍,总耗时2个月,总行程1万公里。如今,即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由于变化,无力远行,10年前的那种“大手笔”已成奢望。好在全面抗战的起点,就在北京和北京周边,无需投入太多,便能把这段往事实地感受一番。于是,诞生出这个主题自驾游,按1937年7、8、9、10四个月所发生的事儿,分为4篇,您现在看到的是第1篇,内容是7月份的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

       两个月前,当我提出这个选题时,同仁说,怎么又是历史,你就不能弄点儿时下的主流,哪怕故意在内容里加些纰漏,都能引来更多的关注。

       我知道,他说的有道理。

       就拿自驾川藏线来说,如果把标题写成“惊魂318”,点击可能会多些。

       但我从小受的教育是,实话实说,别说撒谎,就是夸大其词也不行。

       眼下,为了点击量,别说夸张了,凭空杜撰都很普遍。比如,有人把“长崎事件”说成丁汝昌命令大炮瞄准,把日本人吓得屁滚尿流。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觉得,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把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历史,原原本本地回顾一遍。一个民族如果想有质的进步,首先得学会以公平、客观、理智的心态,总结过去,汲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是进步的基础。

       做不到这一点,老想粉饰,恐怕就会永远循环。已经交过的学费,还会反复交。

  抗战始于1931年9月18日,结束于1945年9月2日,共14年。

  其中,发生在北京的七七事变,是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分界线。从1937年7月7日起,日本全面侵华,我国全面抵抗。

  进入全面抵抗后,华北正面战场的经历是:

       7月,在京西卢沟桥爆发七七事变,京津沦陷(当时叫北平)。

       8月,在京北的长城一线,爆发南口战役,张家口等地沦陷。

       9月,在山西的长城一线,爆发平型关战役。

       10月,在山西中部,爆发忻口战役。战后不久,太原沦陷,中国军队在华北正面战场的作战,宣告结束。

  由此可见,回顾全面抗战初期的华北战场,路线很简单,主要是从北京到山西,总行程大概1500公里,约需1周时间。

  这点儿里程,对于我这种动辄从北京开车去西藏的人来说,实在太轻松。

  这次开的车,还是家里的那辆途安,购于2006年5月,已满19周岁,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去年此时,还开着它从北京出发,不仅完成第18次进藏,甚至只用了半箱油,就行车830公里,穿越羌塘无人区。

  作为国内第一家媒体拆车栏目的负责人,对于不同品牌车的内在差异,感受很深。我认为汽车最主要的,是机械素质与品质。我不可能为了省点儿油费,或者为了在车里享受上网乐趣,去买一辆“来路不明”的车。

  再有,我从小被爸妈训练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因而磨练出一些免疫力,近几年商家所热衷的“讲故事”营销,根本不可能打动我。

  能打动我的,唯有真实的产品力——每次参加发布会,看见老板们对网络和智能滔滔不绝时,我就想:如果您的车,也能做到19年后依然完整如初,动力依旧、车内没有异响、底盘没有锈蚀,车漆跟刚买那天差不多的话,我也许会考虑。

       我的收入虽然不高,但居住和办公条件都还凑合,起码用不着窝在车里看电影、睡午觉,即使陪孩子上课外课,也会找个咖啡馆等着。

       车对我来说,就是一交通工具。

  出发后的第一站:卢沟桥

  卢沟桥是全面抗战的起点,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到这儿来,理所当然。该桥是金朝的产物,始建于1189年,位于当时进出北京的主干道上。

  卢沟桥跨越的是永定河,它属于北京五大水系之一,清朝以前曾叫卢沟河,故得名卢沟桥。

  在金、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卢沟桥始终是个交通要道,行人与车辆,往来穿梭,一直用到1985年才退役,服役期长达793年。

  卢沟桥是砖石结构,10个桥墩,11个桥孔,总长266.5米,桥面中间部分略有隆起,幅度很小,不像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中间隆起的幅度非常大。

  桥上左右两边的石栏杆,包含着281根望柱,每根柱上,蹲着一头狮子,有些狮子的身上,还附着数量不等的小狮子,因而形成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上学时,老师说根据1962年文物部门的统计,共有485只狮子,后来听说又变了。前些年我自己数过几次,每回都不一样,大致在498到502之间。

  桥的东西两头儿,共有4块石碑。桥西两块的内容,是康熙勘察永定河、乾隆修缮卢沟桥的记录。桥东一是康熙修卢沟桥,二是乾隆写的“卢沟晓月”——这是金朝定的燕京八景之一。

  下图据说是卢沟桥最早的照片,是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于1877年拍摄的。根据照片得知,桥头原本有亭子,它就是上述石碑的碑亭,现在已经没了。

  明朝时,在桥的东面添了一座城,叫拱极城,它的作用有点儿像现在的进京检查站。从清朝起,才逐渐转为民用。

  1928年,宛平县的县衙从地安门西大街搬到拱极城,人们从此将其称为宛平城。

  顺便多说几句:宛平县诞生于辽朝,终结于1952年。金朝的时候,它和大兴县共同构成金朝国都,这个格局传给后面的元、明、清。也就是说,在北京800多年的建都史中,一直以中轴线为界,东是大兴县,西是宛平县。如今,北京城的东边儿是东城区,西边儿是西城区。

  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的日军,从哪来的?

  我在卢沟桥听到两拨游客的议论。第一拨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进军华北,打到北京,所以有个卢沟桥事变。

       第二拨,指着桥西说,日军从那边打过来,他们想突破我军设在卢沟桥的防线,然后往东,进攻北京。

       事实上,他们都说错了。

       1937年在卢沟桥挑起事端的日军,隶属中国驻屯军。

       中国驻屯军是日本根据《辛丑条约》当中,列强沿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驻军,以保障交通的条款,于1901年建立的。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在我国已经待了30多年。司令部在天津,兵力部署在北京、通州、天津、塘沽、唐山、滦县、昌黎、秦皇岛和山海关,截止1936年2月,兵员总数2003人。

  后来,日本为推行华北自治,于1936年扩大中国驻屯军的规模,人员增至5774人,同时增设步兵旅团,旅团长叫河边正三——抗战胜利后,我国把他列为甲级战犯。

  步兵旅团下属第1联队当中的第3大队,于1936年6月来到丰台,他们驻扎的兵营,以前属于英军——英军也是根据《辛丑条约》驻扎在这儿的,后来撤走了,日军趁虚而入。我曾试图在丰台镇里寻找兵营遗迹,可惜没找到。

       也就是说,七七事变当中的日军,住在卢沟桥东面的丰台,两地相距8公里左右。他们的进攻方向,是从东往西,北京城在他们的身后。

  除了中国驻屯军,当时中国还有一支日本部队:关东军。

  日俄战争之后,战败的俄国把在我国辽东半岛的租借地和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由于租借地当时叫关东州,日本把派往这一地区的驻军,称为关东军。

  1931年9月,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接着,用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将整个东北三省占领,建立起满洲国,史称伪满洲国。

  此时,被日军逐出东北的东北军,还有一部分驻在热河省,关东军于1933年攻入承德,把热河省纳入囊中,但还不满足,继续往南,中国军队沿长城建立防线,进行抵抗,史称长城抗战。如果您到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下图)等地,就能看到长城抗战的遗迹。

  关东军突破长城防线后,先后占领密云、遵化、丰润、卢龙、抚宁、昌黎等地,迫于政治压力,最终与我国签订《塘沽协定》。根据协定,在延庆、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宝坻、宁河、芦台之间,画一条线,我国军队退到这条线的以西、以南地区,日军退回到长城以北地区。双方军队撤离后,空出来的这片地方,由中国警察负责维持治安,属于非武装区。

  建立非武装区,一是为了弄个缓冲地带,让中国军队远离伪满洲国,从而消除对日本的潜在威胁;二是为了把中华民国逐出华北,实现华北自治,然后将其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所以,关东军虽然撤了回去,但日本通过不断施压,又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迫使我国不断让步,接着,由汉奸殷汝耕出面,于1935年年底,在通县建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从下面这张示意图,就能看出,这个伪政权的版图不算小,西界是昌平,东界是山海关。这么大一片地方都由傀儡政权控制,日本距离华北自治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这种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改变华北地区的行政体制,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当地驻军——29军军长宋哲元负责。这个委员会是中日双方妥协的结果,呈半独立状态,表面看是华北自治政权,但实际上隶属中华民国政府。

  蒋介石给宋哲元的任务是,尽可能与日军周旋,拖延时间。因为,中国军队正在进行整编,依靠德国帮助,装备德国武器,最初的设想是弄出60个德械师,从而具备与日军较量的本钱。可惜,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全面战争降临,整编计划只完成了一部分,军队就被匆匆派往前线。

  七七事变时的北京,已被日军包围了四分之三。

  综上,七七事变时的北京,东边和北边都是伪政权,拥有数以万计的伪军,北京城里城外,则有日军驻扎。据29军调查,当时北京城里有日军1564人,丰台1746人,通县850人。

  可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日军占了3个。这就是为什么要在西南郊挑起事端,然后进攻南苑。

  因为,中国军队主要在南边和西南边。

  当时驻北京和北京周边的,是29军,这支在长城抗战中以大刀队出名的部队,有一部分也曾驻丰台,日军来了以后,生生被挤走了。

  29军军部在北京南苑,下辖4个步兵师,143师在张家口,132师在河间+大名,38师在天津,37师在北京+保定。

  37师的110旅在北京西郊和西南郊,其中219团驻长辛店。由于日军频繁活动,团长吉星文派3营把守卢沟桥一带。3营是个加强营,有7个连、1400余人。营长金振中把9连、轻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部署在宛平城内,12连在宛平城南,10连在卢沟桥西侧,11连在铁路桥东侧和北侧,重迫击炮连在铁路桥西侧。

  除了上述部署,3营还在卢沟桥与铁路桥之间,沿永定河的东堤,挖了一道3米深、3米宽的壕沟。

  铁路桥在卢沟桥北侧,桥上的铁路,是北京到武汉的(当时叫平汉铁路)。下图是站在铁路桥旁边拍的,卢沟桥就在它的身后,两桥相距约350米。

  过了铁路桥,沿河堤再往北,当时我军还挖了许多散兵壕,一直延伸到回龙庙——这个庙已经彻底消失,据说它离卢沟桥1400米。

  刚才说到,日军在丰台的驻军是一个大队,1937年7月7日下午,这个大队当中的第8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下,来到卢沟桥以北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当时回龙庙往东到大瓦窑一带,都是荒地,被日军用来操练。

  根据距离推算,如今的园博园桥南侧匝道,或许就是昔日回龙庙的所在地,如果推测正确,下图镜头所对的远处,就是日军的演习场。

  据清水节郎回忆,演习进行到晚上10点半左右,突然有子弹从后方射来,他叫停了演习,集合队伍,此时,发现缺少一名士兵。

  据当时在宛平城里的营长金振中回忆,晚10时许,听到日军演习的地方,响起枪声。不久,日军来到城门前,说丢了个兵,要求进城找。

  经过逐级请示,最终,得到29军代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的命令,拒绝开门。

  据时任日本驻华使馆助理武官今井武夫回忆,当时日军这边儿,也在逐级请示。先是中队长清水节郎向大队长一木清直汇报,一木清直又向联队长牟田口廉也请示:“中国军队开枪射击,我方是否应予以还击?请指示。”

  牟田口廉也说:“被敌人攻击,当然要还击。遭到敌人的攻击,居然不知所措,还等指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军人?”

  就这样,请示完了,天也快亮了。7月8日凌晨5点左右,日军开火。

  七七事变当中的战斗,主要发生在7月8日和10日,战场主要是铁路桥和回龙庙,其中,回龙庙的战事最为激烈,曾3次被日军攻占,随后又被我军夺回。

  铁路桥也曾被日军占领,并过河向长辛店方向进攻。有资料说,两个排80余位将士坚守桥头阵地,全部壮烈牺牲。

  宛平城始终掌握在我军手中,未被日军攻占。

  下面这张我军将士在卢沟桥上架起机枪,严阵以待的照片,很出名,但根据我看到的各种记载,卢沟桥本身貌似没有发生很激烈的战斗。主战场在桥的北面,当然也没多远,最近的是300多米。

  在七七事变当中,双方谈判的次数比较多,处于打一打、谈一谈的局面,战斗规模不算大,至多属于团级作战。毕竟,按正常情况,日军一个大队是1100人,与我军的团比较接近。

  7月9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日军撤回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以西。不过,这个协议并没真正执行。

  11日,当双方还在反复磋商时,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华北增兵。由此,从东北调来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17日抵达顺义,从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于18日抵达天津,同样从东北调来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于19日抵达高丽营。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演说,最著名的那句话是:“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虽然这个演说的主题,是希望从外交途径解决,而不是宣布开战。但持续8年的全面抗战,的确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日军演习时,听到的枪声是怎么回事儿——由于枪声,导致中队长叫停演习,集合队伍,从而发现少了一个人。

       当然,所谓枪声,也许是日方自己的编造,就好像九一八、他们炸毁铁路,制造借口一样。

       但如果真有枪声,会是何人所为呢?

       关于这个细节,我没能找到答案。也许不重要吧。反正当时的日军,已经把政府里的温和派——首相犬养毅送上西天,他们仗着军队直属天皇的特殊性,甩开政府,为所欲为,铁了心地要再来一次九一八。有没有枪声,充其量是导致战争早几天或晚几天,大方向不会变。

  我在宛平城的探访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旁边,紧挨着公交车的西道口站,有座很不起眼的土丘,目测最高处也不过七八米,它叫大枣园,也叫大枣山。因为是个制高点,七七事变中,日军在这儿架设了火炮,7月8日凌晨5点第一次开火,就是从这儿炮轰宛平城。

  山的西南方向,是宛平城,直线距离约600米。如今山上树木茂密,再加上建筑遮挡,已经看不见宛平城了。

  日方资料把这座土丘称为一文字山。七七事变之后,他们还在上面竖了个木头杆子,作为纪念。

  东侧的山脚下,公交车站旁边,完好地保存着一座碉堡。

  据说,当时宛平城的四周,有8座水泥碉堡:城东大枣园两座,城南两座,铁路桥以西两座,城北回龙庙两座。我猜,眼前的这座,也许就是“城东大枣园两座”的其中之一。

  至于“城东大枣园两座”当中的另外一座,在它的北边不远处,紧靠着铁路。

  这两座碉堡的旁边,都竖着文保碑,碑上文字相同,都是“文字山碉堡”。也就是说,这个大枣园或大枣山,可能还有别名叫文字山。询问附近居民,有位长者说是因为蚊子太多而得名。

  往西走,几分钟后,来到宛平城的东门,该城东、西各有一门。

  东城门往南不远处,城墙有一处受损,转过弯去,在南城墙上,受损更多。据说,这些都是日军炮兵轰击造成的。

  南城墙往南260米,靠近宛平城地铁站,还有个碉堡。此外,卢沟桥西边的射击场路上也有一座——如今,在这一带,总共能看到4座碉堡。

  宛平城内主街的两侧,已经全改成仿古建筑,其中有一部分是店铺,整条街给人的感觉挺不错。

  街上居中位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免费开放。

  纪念馆所处位置,是昔日的宛平县衙,在七七事变中被炸毁,如今,在纪念馆东侧,进行了复原。

  宛平城东西全长640米,几分钟就能从东门走到西门,西门外不远处,是卢沟桥。

  过了卢沟桥,桥西头有座岱王庙,七七事变时,3营10连驻在这里。传说,3营营部也在这儿,但也有人认为,营部在城内,靠近西门的路北第二个门。不知哪个说法更准确。

  七七事变的尾声——平津沦陷

  刚才曾说,7月11日,日本决定向华北增兵,随着增援部队到位,7月27日,日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29军撤离。

  29军源于直系军阀当中,冯玉祥的部队。既然军阀,把地盘和军队看的很重,理所当然。所以,面对咄咄逼人,军长宋哲元最初不愿意开战,他想靠妥协换取和平,同时,这也是蒋介石给他任务——尽可能拖时间。

  同样希望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还有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张自忠。

  29军高层当中的副军长秦德纯、37师师长冯治安等人,则是坚定的主战派。经过将近20天的摇摆,宋哲元站在了抗日的一方,做了些军事部署,并于28日晚离开北平,丢下晋察政务委员会、北平市政府等大权。

  就在宋哲元离开的那天早上,28日拂晓,日军对南苑发动进攻。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前一天,奉命赶来增援,由于北平高层的潘毓桂向日军通风报信,部队途中遇袭,2个团基本全军覆没。

  驻南苑的部队不算少,约7000人左右,因为上层一直想妥协,备战松懈。开火之后,许多将士虽然很英勇,就连学生兵都跟日军展开白刃战,可终究是一片混乱,再加上日军使用飞机轰炸,我军伤亡惨重。午后,传来宋哲元的撤退令,刚走到大红门,又是因为汉奸告密,日军设伏,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牺牲。为纪念英雄,北京有两条街道,以他俩的名字命名。

  同时,日军还在沙河、北苑等地,发动进攻,我军抵抗力度有限,日军很快全部占领。

  29日,驻天津的29军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率领下对日军发动进攻,战至下午3点,支撑不住,撤退,天津沦陷。

  30日,挑起七七事变的那支日军,跨过卢沟桥,进占长辛店及周边地区,这一天,北平沦陷。

  如今在南苑能看到什么

  离开卢沟桥,行车20公里,来到南苑机场——日军进攻南苑的主战场,就在这里。

  南苑机场建于清朝末期,据说是我国最早的机场。早在1921年,这里就开通了北京/北戴河的航线,方便京城的人们去海滨度假。后来,机场变为军用,1984年转为军民合用,到了2019年9月,搬至大兴机场后停航。

  下图中,我停车的这个地方,原本是航站楼前、停车场的出入口,从这儿往南200多米,有座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旧址的历史挺丰富,经历过清朝神机营、北洋第6镇司令部、民国航空学校,等等。七七事变时的29军军部,也在这儿。

  由于南苑机场已经停航,这一带都被围起来了,不让进。

  北京除了南苑,还有西苑、北苑和东苑,都是以前皇家游玩的地方。其中,东苑在南池子大街,西苑在故宫西边,也就是如今的中南海与北海公园。南苑和北苑在城外,南苑也叫南海子,面积最大,是个皇家猎场;北苑在大屯以北、立水桥以南。

  南苑机场旁边,是南苑镇,街上很安静,老房子拆了一部分,但还有许多仍然保持原状,给人的感觉是要拆迁,可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貌似一直拖延。

  7月份的最后一天:抗战到底。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下篇游记预告:回顾37年8月(明日发布),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

  日军如此轻松地把北京、天津全部占领,中国赶忙调兵遣将,两军由此在南口一带,爆发战役。这一天,是8月7日,距离七七事变,刚好1个月。

阅读全文
抗战 卢沟桥事变 上汽大众 途安 星爷说车 车讯原创
9.1万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