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车讯网
浏览量 3.6亿 粉丝 824w
关注

星爷与途安主题自驾游之二:回顾1937年8月

2.2万 5小时前

  【车讯网 报道】七七事变之后的第一场大仗,是中日两国13万军队,在昌平和延庆的长城沿线展开的,史称“南口战役”。在日本战史里,把它称为“亚洲最大山岳作战”。但在咱们的抗战史中,它似乎没什么名气,就连许多“老北京”,都不知道距京城仅40公里的地方,爆发过一场大战。

  离开南苑,驾车前往南口。接下来,我用了2天时间,把南口战役的部分遗址,走了一遍。有些地方走的很轻松,比如居庸关,因为它早已成为旅游景区;有些地方走的很辛苦,比如黄楼洼,因为它在人迹罕至的山上,远离公路。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南口战役的经过。

  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我国判断日军将会南下与西进。为此,蒋介石命令汤恩伯率军赶赴南口,建立防线,阻止日军西进,并于8月1日发布任命: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上将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中将为副总司令,13军军长汤恩伯中将为前敌总指挥。

  当时日本军方特别乐观,他们认为,西进之后,1个月就能拿下山西省,然后配合南下部队,最多3个月,便能让中国失去抵抗能力,除了投降,别无它选。

  如此乐观,并非毫无道理。

  甲午战争期间,许多战斗,中国军队都是一触即溃。比如,日军在辽宁省花园口登陆时,由于是浅滩,忙活了16天才完事儿,面对这么有利的局面,中国军队居然按兵不动。等日军登陆完毕,发起进攻时,守军抵抗了不到2个小时,扔下55门火炮,就撤了。大连湾内所有炮台、水雷营和军火库,全部白送日军。

  九一八事变以来,我国虽然有抵抗,比清朝进步了一些,但胜少败多。无论指挥才能、军事素质、作战意识,还是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战地救护,均明显落后于日军。

  可这回,日本人没想到,连最近的居庸关,他们都没打过去。

  我方参战部队主要是汤恩伯的13军,下辖89师和4师,陆续赶来支援的,还有李仙洲的21师、高桂滋的84师、朱怀冰的94师、陈长捷的72师、马延守的独立7旅、张映启的山炮27团,总兵力约6万人。

  日军是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1混成旅团(铃木旅团)、第11混成旅团(酒井旅团)、第20师团(川岸师团)一部,总兵力约7万人。

  8月7日,13军抵达南口地区,军指挥部设在怀来。

  8月8日,日军第11混成旅团沿京张铁路(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京藏高速)西进,在龙虎台、南口一带,遭遇我军拦截。这场正面攻防战,持续了好几天,我军抵抗顽强,日军未能取得大的突破。

  8月16日,刚从日本增援而来的第5师团参战,他们根据前几天的战况,制定出新的方案:从西侧迂回,走高崖口、长峪城、横岭城,断中国军队的后路。

  8月17日,第5师团的一个大队夺取长城上的制高点——黄楼洼(1390高地)。随后几天,两军在这一带,反复争夺,战况激烈。

  8月23日,第5师团避实就虚,继续向西迂回,占领镇边城之后,在水头村跨过长城,把中国守军甩在身后,直扑怀来县城,导致我军背后受敌。

  8月26日下午1时,汤恩伯下令全线撤退,各阵地守军自行突围。东西连绵近50公里、持续18天的南口战役宣告结束。

  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日军战术灵活,进攻路线根据情况随时改变,寻求突破,是获胜的主要因素。

  南口战役打响后不久,8月11日,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率14军增援。该军乘火车抵达涿州,然后徒步穿越京西山区。遗憾的是,他们先是遭遇洪水,接着又无法与汤恩伯取得联系,再往后还在门头沟千军台一带,与前来阻击的日军20师团爆发战斗。当他们历经坎坷,终于赶到镇边城,打算从侧面发动进攻时,日军已经跨越长城。晚了一步。

  日军为何要进攻南口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最北端,市区的北侧和西侧,各有一道大山,北侧属燕山山脉,西侧属太行山脉,俩山交汇处,是一条20公里长的山沟,这是中原与蒙古高原之间,比较便捷的通道,因而属于交通要道,很早就建有关口,山沟故名关沟。

  日军占领北平后,向西进军,需要首先拿下关沟这条交通要道,然后进攻察哈尔省(该省包括今天的张家口、大同等地),从而将已经占领的热河省、平津地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连成一片。

  明朝为防蒙古人,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仅在关沟就弄出4条防线:第一道在关沟北端,叫北口(亦称八达岭),接下来是上关和居庸关两道防线,关沟的南端叫南口,是最后一道防线——下图是南口全景,左右各有一山,形成天然大门。

  这座天然大门两侧的山坡上,都建有烽火台,其中东侧有一座,如今只剩下了一半儿。

  西侧山坡上,原本有3座烽火台——从下面这张侵华日军在南口战役期间拍的照片,大致能看出原貌。

  如今,3座烽火台当中,有两座已经消失,唯有靠近南口村的1座,还有残存。

  这座烽火台,与东边的那座,遥遥相望,它俩之间,就是关沟的入口。无论清朝修建的京张铁路,还是现在的京藏高速公路,都从这儿穿过去,前往塞外。

  烽火台脚下,是南口村。作为对比,我附上一张Rose George于1905年,在较为近似的位置,拍摄的照片。

  如今的南口村,在历史上是南口城,筑有城墙和城门。因为这座城处于进出关沟的路上,故只有南门和北门,现存南门和旁边的一小段城墙。

  走进城门,街上很安静。作为对比的黑白照片,是瑞士地质学家Heim-Arnold于1929年拍摄的。

  南口战役期间,南口村饱受战火。当时,日军出动三四十辆坦克,守军89师伤亡惨重,其中,守卫村子东侧龙虎台阵地的529团,据说只幸存了百余人,团长罗芳珪受重伤,8月15日被抬下阵地。

  战后,529团被誉为抗战杀敌“四大名团”。不幸的是,在半年后爆发的台儿庄大战中,罗团长为国捐躯,国共双方共同哀悼。

  蒋介石赠挽联:“善战久知名,讵翼妖氛摧猛士;临危能受命,好将浩气振军魂。”

  周恩来赠挽联:“为国家合作抗日,南口防守决死战,声震中外;作民族复兴英雄,台庄大捷成壮烈,独有千秋。”

  过了南口,进入关沟,6公里之后,是居庸关。这里的建筑,除了元代的云台,多为90年代修复。

  刚才说到,居庸关是关沟4道防线之一,在明朝,它不与万里长城相连,是一座独立的城,所谓居庸关长城,其实就是这座城的城墙,沿着关沟两边的山,环绕一周。下面的黑白图,是1937年8月23日,日军航空兵轰炸居庸关时所拍。

  8月23日,已是南口战役的尾声。此时,日军已经迂回到后方,截断中国军队后路。但中国守军始终坚守阵地,将正面日军阻击在居庸关一线,直到8月26日,才奉命撤退。日军最初盘算8月12日拿下八达岭,彻底落空,实际上他们连居庸关都没打过去。

  下图是日军占领居庸关,沿长城行进的画面。

  自从1993年修复居庸关后,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由于距北京市区比较近,停车场紧靠长城,下车立即游览,比去别的长城方便一些,吸引了不少游客。

  离开居庸关,我按照日军进攻路线,驾车返回南口,往西,途经流村、高崖口等村镇,日军当年在这条路上,据说是因为枪械丢失,在溜石港村、马刨泉村、老峪沟村和禾子涧村,杀害无辜村民109人,史称“西山惨案”。

  从南口算起,行车40公里,来到长峪城。该城扼守一条山沟,明朝时便是驻军之地,如今是个很吸引游客的民俗村。

  长峪城的北面,有条很好的步行道,沿着它往上走1个多小时,就能来到山顶。

  继续往东北方向走1个小时左右,有一座特别醒目的城台(在当地对长城标号中是48号楼),地图标注此地叫黄楼洼,当地人称为高楼,南口战役中的1390高地,据说就是这里。

  事实上,当年在这一带,几乎到处都是战场。比如高楼北边有圆楼洼战地(50号楼),南边是狮子头战地,再往西还有个骡子圈战地和老虎头战地(67号楼)。

  有些敌楼的墙壁上,至今还能看到累累弹痕,可以想象,当年在这儿发生过何等惨烈的战事。

  长城西边,是河北省与北京市的分界线。此处有条简易公路,沿公路往西下山的话,山脚下有座明代的城堡。

  该城叫横岭城——明朝修建长城时,沿线构筑了许多城和堡。简单划分,城是军民合住,堡是单纯驻军。400年过去,当时的城堡,如今都成了村庄。如果仔细看地图,就能发现,长城沿线带有城或堡字的地名,特别多。

  横岭城现在是横岭村,村里有一座小型纪念馆,还有横岭抗战纪念碑和张树桢将军纪念碑。

  张树桢是72师416团团长。当时,骡子圈阵地失守(按照南口战役纪念馆的说法,骡子圈就是850高地),张树桢奉命率军增援。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将阵地夺回,身负重伤的张团长写战况报告时,才写了几个字,就牺牲了。整个416团最后只剩下大概500人左右,850高地因而被命名为张树桢高地。

  张树桢团长牺牲那天,是南口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刻。双方在长城沿线的山地间,反复争夺,一天之内,我军就伤亡了1200余人。

  横岭城南边6公里,是镇边城。日军在黄楼洼周边,处处受到阻击后,分出一部,向南进攻,于8月23日攻占此城。

  同时,他们从镇边城向西,占领水头村——该村的东面和南面,都有长城,距镇边城直线距离仅3公里。

  这股日军于8月23日偷袭成功,跨越水头长城,越过我军防线,25日进攻怀来。此举导致整个防线背后受敌,我军只得于26日后撤,南口战役宣告结束。

  镇边城往西,沿着一条小路可以徒步走到长城。开车的话,就得往北兜很大的一圈,长达42公里,是徒步的10倍。由于刚才爬黄楼洼已经累的够呛,我选择了开车,直接把车开到长城脚下。

  穿过水头村,沿土路继续往南行驶七八百米,有个路口,直行往南不远,土路与长城的交叉,但此处长城损毁相当严重。从路口左转往东,将近1公里,来到路的尽头,路边的山坡上,便是日军穿过长城时拍照的地方。

  日军穿过水头长城,导致南口战役以我军失败而告终。紧接着,他们又占领了张家口等地,进入9月,继续往南推进。我军又一次在长城沿线,建立防线,阻击日军。这段历史,是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平型关。

  南口战役双方军事主官

  南口战役当中的13军,随后又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湘西会战和收复桂林之战。战役前敌总指挥汤恩伯在1941年之前的抗战中,战功卓著,麾下的多个师,均被日军列为甲等。遗憾的是,随后几年,不仅出现了战场惨败,管理更是一塌糊涂,以至于被河南民众讽刺为“四害”之一。

时任13军军长汤恩伯(左二),在南口一带视察地形。

  取得南口战役胜利的,主要是日军第5师团,即广岛师团,它是日本最早组建的7个师团之一。甲午战争中,便在朝鲜战场与我军对阵;抗战中,它又先后与我军70余个师进行过较量。

  南口战役时,师团长是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他的军校同学。1931年,正是他与石原莞尔策划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他积极参与了几乎全部侵华活动,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南口战役双方损失

  双方投入兵力13万人,其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有多种说法:3.3万人、2.9万、1.8万人、1.6万人,其中还有一个似乎很精确的表达:阵亡9703人、伤23989人。

  日军方面,咱们的估算是伤亡约1.5万人,此外,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在1985年的出版物里,提到日军伤亡近万人。

       日方记录我没找到,只是在一篇没有标明出处的文章里看到,独立混成第11旅团伤亡约1900人,第五师团伤亡约2100人。

  几年前,我在日本广岛陆军墓地,寻找安葬在那里的4位中国军人时,看到11联队的墓碑——该联队属于第5师团。

  根据墓碑内容,联队于1937年在我国北方共阵亡615人。按通常的伤亡比例推算,它在华北地区的伤亡总数可能是2500人。日军一个联队约3800人,如此说来,伤亡率可能是66%。

  当然,这些伤亡不仅源于南口战役,同时包括随后的太原会战,但不管怎么说,我军的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的损失之大,由此可见。

  南口战役虽然失败了,但我军确实进行了全力抵抗。

  战役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数不胜数。18天之内打死打伤日军的数量,超过日军攻占东北三省期间的伤亡总数。

  《大公报》记者在战地报道写到:“13军的将士们真了不得,他们奉命死守阵地,就是寸土不让。”

  8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评论道:“我国守军以无比壮烈的抵抗,打击了日军嚣张的侵略气焰,以战斗的英勇,博得了全世界的惊讶和赞扬。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下篇游记预告:回顾37年9月(明日发布),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

  南口战役失败后,日军继续朝山西方向推进,我军又一次在长城沿线,建立防线,阻击日军。这段历史,就是平型关战役。

阅读全文
抗战 南口战役 上汽大众 途安 星爷说车 车讯原创
2.2万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