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2025年,是宝马3系诞生50周年的日子。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它的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台。为纪念辉煌,宝马特意推出50周年限量版。当我试驾这款车时,意料之中的是性能与运动,依旧出色;意料之外的是驾驶辅助与车机,与时代同步。

首先,与您分享3系历代车型。
街上常见的宝马轿车,主要是3系、5系和7系,其中,3系主打性能,它与M系和Z系,都是非常“宝马”的车。2023年,当我环游德国时,途经慕尼黑,特意跑到宝马博物馆,去看3系和Z系的历史陈列。

宝马博物馆位于慕尼黑市区北侧6公里处,造型像个碗,里面分为3层,门票10欧元。旁边是宝马总部大楼,由4根圆柱体组成,据说设计灵感源于发动机气缸。

博物馆里,3系展厅的第1辆车,是1600-2,生产周期1966-1975年,最大功率63千瓦,最高时速160公里。它与同样诞生在60年代的1500、2000、2002等,共同组成宝马3系的前身。

1975年,宝马推出一款代号为E21的轿车,这是第1代宝马3系,生产周期1975-1983年,8年间售出100万台,创下宝马历史记录。
展厅里的这辆,是1981年出厂的,型号323i,是第1代宝马3系里的最高版本,动力2.3升,直列6缸,最大功率105千瓦,最高时速190公里。

1982年,宝马推出第2代3系,代号E30,最初只有两门款,后来增加四门款、敞篷款和旅行款,生产周期1982-1994年。
展厅里的这辆,是1986年出厂的敞篷款,型号325i,动力2.5升,直列6缸,最大功率126千瓦,最高时速215公里。
在它之后,又增加了1.6升电喷发动机,也就是说,从1988年起,宝马就没有化油器发动机了。有人以为在汽车电子化进程中,电动车遥遥领先,其实,略微了解一下汽车发展史,就能知道,在过去百年间,汽车一直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

1990年,宝马推出第3代3系,代号E36,制造周期1990-2000年(现场说明牌写的是1995-1999年)。展示车是1996年出厂的325两门Coupe版,车门无边框,排量2.8升,直列6缸,最大功率142千瓦,最高时速235公里。

这是1999年的323i,它属于第4代车型,代号E46,制造周期1998-2003年。动力3.0升,最大功率125千瓦,最高时速231公里。

这是2006年的335i,它属于第5代车型,代号E90,制造周期2005-2013年。由于采用铝合金部件,车重降低。动力3.0T,最大功率225千瓦,最高时速250公里。

不知道为什么,随后的第6代车型,我在展厅里没看见。至于目前在售的第7代,在马路对面的“宝马世界”里摆着呢。

第7代宝马3系恰逢50周年,因而诞生出本文的主角:50周年限量版。
我国市场上的第7代宝马3系,分为325和330,排量都是2.0T,但后者功率多出45千瓦,动力更强。这方面的内容,下面会细谈。

325有两款:标准轴距(31.99万元)和长轴距(33.99万元)。
330原本是三款:标准轴距(35.99万元)、长轴距(36.99万元)和尊享长轴距(39.99万元);由于今年新增50周年限量款,同样是标准轴距(34.49万元)和长轴距(35.99万元),330因而变成五款。

从配置来看,50周年限量版与原本在售的330是一致的,但价格有所下降——标准轴距从35.99万元变为34.49万元,长轴距从36.99万元变为35.99万元。
不仅价格分别降低1.5和1.0万元,方向盘材质、座椅材质、内饰、车轮、轮胎等处,都有升级,且具备专属的车身颜色和50周年标识。

尺寸方面,标准轴距2851毫米,车长4728毫米;长轴距2961毫米,车长4838毫米。车宽都是1827毫米,车高有2毫米的差别——标准轴距1452毫米,长轴距1454毫米。

重量方面,标准轴距整备质量1608千克,长轴距1618千克,它俩的载重量都是452千克。

50周年限量版都有哪些变化?
1,标识:在B柱和中间平台上,有50周年专属纪念标识。
对于爱好者来说,这个标识应该是个挺不错的纪念。若干年后,如果能一直保持内外完整,说不定能成为收藏品。毕竟,这款车是限量版,限量2500辆。

2,车色:采用个性化定制车漆——磨砂纯灰和闪电紫。
取车那天,当我看到它的紫色涂装,立刻想起20年前试驾过的Z4,就是这个颜色。在我印象里,该颜色此前只出现在宝马的高性能车上,似乎是头一回用于3系。

3,车轮:19英寸+全新样式。
此前在售的330,配备18英寸车轮。50周年限量款配备的是19英寸,轮辐造型也是全新的。

4,方向盘:欧缔兰面料+红色回正标。
此前在售的330,方向盘采用真皮材质。50周年限量版采用欧缔兰面料,12点位置还增加了红色回正标。
顺便说一句,欧缔兰(Alcantara)是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很像翻毛皮,但手感、色泽、耐磨等,胜过翻毛皮,因而价格比较高,至少比真皮贵,在跑车和豪华车当中,用的比较多。

5,座椅:欧缔兰面料。
此前在售的330,座椅面料用的是仿皮材质,50周年限量版在椅背和椅面的中间区域,增加欧缔兰面料。这个改变恐怕不仅是档次提升,同时带来更好的摩擦力。

6,内饰:碳纤维饰板。
在前部和中间平台,增加了一些碳纤维面板,营造出更为浓厚的运动氛围。

综上,50周年限量版在指导价降低的情况下,不仅配置保持不变,内容还有所增加。
试驾感受:意料之中的是性能与运动,依旧出色。
它的动力与330相同,2.0T,最大功率与最大净功率,都是180千瓦,最大扭矩400牛米,比325分别多出45千瓦和100牛米,由此,带来较高的比功率——0.087千瓦/千克,动力相对更充裕,因而带来很爽的驾驶感。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8速自动变速器,百公里加速6.3秒,最高时速250公里,WLTC百公里综合油耗7.0升。我在试驾中,共行驶688公里,通过加油得知,百公里油耗7.8升,当时仪表盘显示7.5升,相差0.3升。

发动机为纵置,后轮驱动——宝马除了1系、2系(包括X1、X2),其余基本都是后驱,或者四驱。毕竟,对于乘用车来说,前驱主要是为了省钱,追求驾驶乐趣的话,还得是后驱。
底盘方面,前悬架是麦弗逊式,后悬架是多连杆式。

前后制动均为通风盘,为提高弯道性能,后轮更宽一些——前胎宽225毫米(225/45R19),后胎宽255毫米(255/35R19)。

由于此次试驾没进场地,全在公共道路上,因而多数时间是以比较平稳的方式驾驶。
有人可能会问:不玩点儿刺激的,谈何乐趣。
所谓乐趣,并非单指竞速。在风景如画的公路上,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疾驰,您会发现它跑的很轻松,很惬意,能让驾驶者获得足够多的快感,乐趣十足。
这回试驾,我在北京周边山区跑了600多公里,如果让我用1个词总结,我会立刻想到:享受。

驾驶它,实在是莫大的享受。
一是因为动力,二是因为底盘,三是因为车内氛围。
动力方面,宝马的车,能到25,比如325、525等,力量感就已经挺不错了,再往上升,到30,比如330、530等,动力就会变得相当充裕,油门反应非常敏捷,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超车,也是轻而易举,一脚油都用不了,半脚就够。
变速器的工作,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在整个试驾过程中,没出现过丝毫顿挫,衔接极为流畅,识别驾驶者的意图很准确,降挡恰到好处。我甚至觉得,它的运动模式有点儿多余,只用标准模式,就足以应对公路驾驶。
底盘方面,偏向舒适,但由于后轮较宽等因素,在盘山公路上,过弯顺滑,给人一种特舒畅的感觉。
车内方面,噪音很低,整体氛围令人感到舒适、愉快。

驾驶模式的设定,可以在中控屏里进行操作,也可以在中间平台上完成——这里有一组按键,直接按即可,比中控屏更省事。

驾驶模式分为标准、经济、运动和自定义。其中,运动模式又细分为运动、运动增强和运动个性化,下图是运动个性化的设置界面——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分别对转向助力、动力输出和变速器响应,进行单独设定。

接触宝马多年,尤其是3系的性能与运动,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表现上佳,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丝毫的意外。真正意料之外的,是驾驶辅助与车机。
试驾感受:意料之外的是驾驶辅助和车机,与时代同步。
国内曾有一度,把驾驶辅助的作用无限夸大,不仅误导了一些人,甚至还发生过付出生命的悲剧。事实上,驾驶辅助在欧洲早就有了,比如车道居中保持、防碰撞等,最初主要装在商用车里,乘用车普及的速度,比较慢。
当时我曾琢磨,像宝马这样的车,说不定会更慢。一是因为它重点追求驾驶乐趣;二是因为这种车的主人们,驾驶水平也许相对高些,恐怕看不上驾驶辅助的慢吞吞,像“白本”是的。
就拿泊车来说,一把轮的话,我本人10秒足矣;比较窄、需要两三把、甚至更多的话,也不过二三十秒。可自动泊车,通常需要三四十秒,如果窄,就得奔着60秒去。
话虽如此,可发展的势头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宝马在这方面显然不像我那样狭隘,这几年的新车,驾驶辅助与车机,进步挺快。

在驾驶辅助方面,50周年限量版虽然不像同为第7代3系的尊享版那样、搭载L2级驾驶辅助,但也装备了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摄像头,其中前方感知摄像头是单目,具备全速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制动、交通标志识别、疲劳提示、泊车辅助、循迹倒车等功能。
在试驾过程中,遇到好几次前车突然减速,仪表盘与抬头显示同时闪起红色警示,并伴随着提示音——可惜我没胆量等着它自动踩下刹车。

车机方面,首先是内饰具备一定程度的科技感。仪表盘与中控屏联为一体,中控屏下方的操作键、中间平台上的操作键,不仅视觉效果不错,同时为操作带来便利。

仪表盘是一块12.3英寸的液晶屏,界面分为3种样式,显示内容包括导航、方位、G值、多媒体、行车信息。



由于主要信息同步投影在前风挡上,驾驶中不低头看仪表,只看抬头显示,也没问题。
有趣的是,即使不开导航,车机也会报告交通信息,比如,前方即将出现限速探头,它这儿老早就会告知,挺不错,很实用。

中控屏是一块14.9英寸的液晶屏,车机的核心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内置宝马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iDrive),这套系统不光是联网娱乐,而是有许多与驾驶有关的设置,内容繁多,初次接触,需要有个学习过程。

至于常见的应用程序,屏里也都有,与时下的主流保持同步。

中间平台上的操作键,是目前这一代宝马车的标配,在最近一两年,我接触过许多次,非常喜欢,它比语音操作快得多,也比用手指头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快得多。

至于其它设计,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内饰做工看上去很精致,很有设计感,同时又没有盲目追求新颖,比如隐藏式门拉手,给使用带来麻烦。

内饰颜色是单一的黑色,不像330,除了黑色,还有黑+红、黑+摩卡色等双拼可选。

音响部分,配备的是哈曼卡顿16喇叭音响,以个人感受而论,我认为音质相当好,好到试驾最后一天,我坐在车里,足足听了3个多小时的詹姆斯·拉斯特——这是20世纪60、70、80、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德国音乐明星,我家里至今还保存着近百张当年在王府井外文书店买的唱片(每张5毛5)。

空间方面,后排有着不错的伸腿空间,具体尺寸是:后排宽1420毫米,高990毫米,坐垫长520毫米。车内全长2070毫米,中间位置最小间距220毫米,地板有凸起,高约120毫米。
至于前排,宽1450毫米,高1020毫米,坐垫长490毫米(如有需要,可延长),驾驶席高低调节范围70毫米。

中央扶手的造型有些单薄,扶手上的双杯座做工比较精致。

后排配备独立空调,操作面板位于出风口下方,它的下面,还有2个Type-C接口。

行李厢长1000毫米,最小宽1000毫米,高510毫米。尾门支架的行程,处于包裹之中,显得比较考究。但后排座无法折叠,实用方面受到一定局限。

尾门是手动。虽说轿车尾门体积比较小,手动开关没什么负担,但在这个级别的车里,没有电动,好像有些不可思议。

最后的总结:
这辆50周年限量版,纪念辉煌的同时,把性能与运动,做了进一步诠释,并在驾驶辅助与车机方面,紧跟潮流,做到了与时代同步。
许多车都自称以运动为主题,能成为3系对手的,似乎不多。
在过去50年间,3系将性能与运动作为主要追求,让驾驶爱好者充分享受驾驶乐趣。
我相信,一定会有粉丝,把它保存到2075年,那将是一个令爱好者激动万分的画面。

《星爷说车》更多内容——如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关于《星爷说车》——与电影演员周星驰无关。本人姓夏名星,从小就有白头发,被同学戏称夏老头。后来,友人按我们北京当地习俗,给我起绰号星爷。星爷自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状态
点击完成分享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