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元汽智驾
浏览量 1499.6万 粉丝 2
关注

小米SU7 Ultra街头刷圈,“纽北之王”变马路杀手了

24.1万 03-10

/王俣祺

  cda90a0001884365a7de144582a7f659

导语:路上碰见小米SU7 Ultra?别急着拍照,咱还是先躲远点儿吧。

 

 

家用车还想把马路当赛道

 

202536日深夜,山东潍坊直接上演了现实版头文字D”

 

一辆挂着临牌的小米SU7 Ultra只用了17秒,就把速度踩到了303km/h

 

视频中显示,车内乘客的尖叫和车机系统的语音提示已经让当时的恐怖溢出屏幕,而司机的情绪却依然随着飙升的车速而越来越上头。

 

事件曝光后,潍坊警方4小时之内就锁定了涉事司机,而他最终也面临了相关的法律制裁,但这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问题。

  截屏2025-03-10 16.36.27

小米SU7 Ultra这款车绝对算得上是新能源时代现象级的性能怪兽,双电机布局能实现1548马力的综合功率,碳纤维传动轴将动力损耗控制在3%以内。

 

这一系列技术优势让SU7 Ultra能够做到2.1秒破百,这一成绩足以让任何性能控肾上腺素飙升。

 

而这次潍坊事件中的疯狂,本质上就是把所谓的赛道基因错误地释放在公共道路上的结果。

 

不过,当车企开始把性能参数当成营销卖点,所谓赛道级的标签被反复强调,谁又得为后续引发的这种危险驾驶行为负责呢?

 

 

流量下的数字崇拜

 

在不久前的发布会现场,雷军用纽北圈速646的话术瞬间点燃了全场。

  截屏2025-03-10 16.37.39

而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关于SU7 Ultra赛道模式话题的播放量也越来越高,慢慢变成了流量密码,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在年轻群体中更加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费者调研中显示,超过半数的95后车主认为加速性能逐渐变成身份的象征。

 

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将性能参数转化成了社交利器,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正如一些资深汽车评论员所说,车企在宣传片里制造赛道神话,却在用户协议里写满免责声明,这本质是把安全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漏洞百出的技术防线

 

面对舆论的压力,小米虽然紧急回应了新车搭载的新手模式等措施,但还是暴露出了安全设计上的缺陷。

 

所谓新手模式300公里实习期,看起来更像是公关话术,某汽车博主实测发现,后续车主只需要在车机系统完成几道考题就可以直接解锁赛道模式。

 

而雷总以及官方承诺过的地理围栏,目前也只是停留在PPT阶段,毕竟先卖车再上锁,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截屏2025-03-10 16.38.56

这种进退两难在欧盟委员会交通白皮书上就有过先例,当时的德国车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车型中关闭了自动限速功能,结果就导致了多起恶性事故的发生。

 

不过为了应对高性能带来的安全挑战,SU7 Ultra还是在硬件上做了一些准备,新车配备了价值12万的碳陶刹车系统,理论上可以把百公里制动距离缩短到30米以内。

 

不过就像F1安全顾问说过的:再强大的制动系统,也无法对抗牛顿力学定律。

 

性能车安全的问题不仅是消费者担心,市场也对车企现有的保障措施没太大信心,这点从保险方面就能看出来。

 

平安保险数据显示,SU7 Ultra的保费要比同级普通车型高出47%,毕竟在过往的所谓性能车的理赔案例中,操作不当的占比高达62%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精算师就曾表示,车企把车造得越来越快,却没相应提升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最终买单的还是整个社会。

 

不过要想解决高性能车的安全问题可不是个小项目,首先车企就应该把更完善的安全设计融入产品,而不仅仅是营销噱头;

 

而监管部门也最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让消费者树立起性能车不是大玩具的正确认知。

 

就像不久前特斯拉Autopilot事故后马斯克所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车,而是更聪明的交通系统。

 

 

写在最后

 

现在潍坊街头的案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SU7 Ultra仪表盘上的303km/h为行业带来的警醒会继续存在。

 

如果不把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放在平等的位置,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虽然让技术从开得快停得稳还需要时间,但至少现在可以给一台台性能怪兽套上更牢固的枷锁。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及图片系第三方发布,由第三方对其账号发表的所有内容、图片、言论及行为、活动和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24.1万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