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天天汽车
浏览量 2.1亿 粉丝 8.2w
关注

魏建军开炮,网友吃瓜你在说谁?

4628 2023-11-15

“水军、带节奏、干死一个算一个、一定要有底线、我不挣钱谁都挣不了钱”这些发言中的关键词单独拿出哪一个都足够敏感,也足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从2022年长城汽车开启自身调整之后,魏建军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自身言论,直到2023年11月的乌镇,再次表达了对于造车以及行业的看法。

虽然看似言论劲爆,但是讨论的核心内容却很实际,基本上是围绕行业发展、市场环境、企业守法以及长期发展思维等方面,在当下这种行业竞争白热化阶段,很多高管都亲自加入到口水战之中,魏建军此次发言是也想凭此加入其中?还是值得行业冷静思考?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这时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车企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说到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可能有人会说魏建军是因为前段时间长城的沉寂在此抱怨,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中国汽车市场以及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高速发展掩盖了这一问题。

从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政策的扶持以及政府的补贴带动了这一行业的发展,也让我们的很多品牌在这段时间实现了技术上的追赶以及销量的赶超。与此同时我们很多品牌在市场上的声量也越来越高,以至于在消费者层面出现了一些产品“拳打欧美、脚踢日韩”的观点。

不否认在新能源转型的某些方面我们实现了“遥遥领先”,再加上近一段时间内一些合资品牌与海外品牌的退市更是放大了这一现象。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品牌以及整体市场表现进入了高质量发展?得到的答案可能就像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决定一个品牌是否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素不是看声量,而是看财报,这个时候再看被很多人看衰的海外汽车集团,例如频繁退出国内市场的斯特兰蒂斯、在国内走下坡路的现代起亚,以及转型“落后”且看不起电动车的丰田都拿出了很亮眼的数据,尤其是企业的利润。

反观国内新能源领域出镜率很高的一些车企,以一些新势力为代表,基本上都是赔钱换市场,并且持续燃烧着投资人的大把资金。越没钱越想在市场卷,越卷越让自己陷入亏钱的泥潭,至此进入一个令人苦恼的死循环。

就像魏建军说的,目前国内的汽车高质量发展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高质量,要是达到了高质量,现在也不会谈这件事情。

但是现在的国内汽车市场似乎还是在这个死循环当中逐渐加速,比如说有的品牌在进入到新能源市场后,用低价立身于市场,众所周知新能源行业当中成本相对更高,那么一款五米多长的车卖到15万左右,这其实和市场发展规律并不相符,同时也会让消费者误以为现在随着技术发展,已经把产品的价格打了下来,但是品牌最终的目的可能就是低价换量,最后一把卖给大的汽车集团来挣钱。

那么这种做法其实也就打乱了目前整体的市场环境,这就是魏建军所说的,“假如定义高质量发展是干死一个算一个,血淋林的叫高质量,那今天就不要谈了,就干,没办法,只能陪着干。”但是干到最后,谁会受益?可能把这几年发展的、积累的都会干光。

行业似乎被带偏了?

现在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车企创始人、CEO或者是高管亲自下场,在把发布会变成“金句”频发的表演,把社交平台变成展示自己个性言论的空间,比如现在“遥遥领先”已经和华为直接挂钩,李想也能在每次发言之后获得微博热搜。

如何为自身品牌获取关注?似乎在这些车企高管手里有这么一本秘籍,甚至说针对某一项技术的争吵,都能够为双方品牌赚取一波足够的销量,像前一段时间何小鹏就将一个技术问题带火成了一个行业性问题,且不管最后谁对谁错,或是谁突然熄火,这波讨论在消费者群体当中获得了足够高的关注。

再有对产品的定义,现在基本上是谁的宣传更夸张谁的热度就大,“几百万内最好、领先对手多少年”这种宣传在现在已经屡见不鲜,甚至是有些品牌在看到友商通过这种方式引流成功后,恨不得重新修改自己的发布会形式,直接把现在的产品发布搞成了一场场吹牛大会。

最后加上一些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一些正常的观点会被是作为引战的导火索、正常的消费诉求会被扭曲为吹毛求疵、甚至一些正常的对比也会被放大成恶意竞争,这就导致消费者关注的点偏离了品牌与产品本身,又给以上提到的一些洗脑式营销留下了发展空间。

现在我们会发现国内的汽车市场关注点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致使现在的很多产品主打的特性会偏离日常用车的刚需,比如在车里刷抖音、在车里看电视、在车里睡觉等等,一年能有几次这样的用车场景?有这样的需求踏踏实实回家不好吗?

这时候可能有人说汽车变了,现在是科技产品了,要接受这种转变。能说出这种话的要不就是打心眼里的坏,自己对于造车没什么真本事,要不就是天真的愚蠢,会认为消费者的诉求能够在忽悠之中被轻易满足,这是一种扭曲概念的做法。

所谓的科技并不仅仅是把屏幕搬进车里,也不是把移动智能设备的交互硬生生套用,毕竟从消费需求上来说这两类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点,所谓的科技在汽车上面不过是一种附加的属性,是作为核心功能的一种辅佐,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很多车企已经被带偏了。

所以说现在的市场需要一些理性、稳重的观点与思考,对于汽车终究是一个出行工具,汽车的产品定义回归本质的趋势其实在今年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从能源形势上看,混动的增长速度在今年对纯电形成了碾压,而且从消费者的反馈来说只会搞花里胡哨噱头的产品与品牌也正在被边缘化。

同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如果在营销上面见不到成色,最终就会回到价格这一调节手段,但是这对于企业来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本来现在很多车企就赔钱卖车,短时间调整一下还好,但是一旦开头便会引起后续的连锁反应,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假设一个问题,如果魏建军的长城也杀红眼去降价,别的品牌是否会被打得丢了生路?【iDailycar】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及图片系第三方发布,由第三方对其账号发表的所有内容、图片、言论及行为、活动和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4628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