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网约车市场,不断有新人入局,但始终是滴滴一家独大,尽管滴滴经历过漫长的下架期,尽管在那期间曹操、首汽、嘀嗒等网约车企业多次尝试过与滴滴对抗,尽管高德打车的聚合模式开始被用户接纳,但等到滴滴再次上架时,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滴滴王者归来#
9月9日,滴滴在其官网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二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52.6%。
收入增长的背后是滴滴整体单量的提升。2023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单量为33亿单,同比增长45.2%。其中,中国出行的单量为26.74亿单,同比增长47.7%;国际业务的单量为6.26亿单,同比增长35.2%。滴滴出行App上架以来,中国出行订单保持连续增长,二季度日均单量达2940万单,6月日均单量已突破3000万单。
随着疫情的消退,今年整个中国的交通运输业都在迅速恢复、大幅增长。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除了1月,今年2月以来连续5个月国内订单量同比都呈增长趋势。仅今年6月,订单信息达到7.63亿单,环比上升3.7%,同比上升20%。
用户需求的暴涨,也让各地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总数持续增长。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6月30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万本、车辆运输证243.4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7%、3.3%。
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自然也受益于整体大环境的利好因素,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出行热度持续高涨,在6月22日端午假期首日,滴滴出行App下载量超40万用户。此外,上半年,滴滴陆续推出“滴滴567”“滴滴9块9打车”等面向用户的出行优惠活动。而随着秋季开学季的到来,滴滴对学生用户权益进行升级,发放大额优惠券,覆盖打车、骑行、租车等出行场景,或将再次迎来使用高峰。
#市场饱和预警#
当滴滴通过精细化运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时,其他平台也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尤其是美团也转型聚合模式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可否认,在网约车市场格局难变的状况下,聚合模式是少有的变量市场,自去年10月到今年7月,聚合网约车平台订单占总订单的权重仍然保持增长,从24.6%一度增长至29%。
聚合模式以“一键全网叫车”的形式整合了出行需求、匹配运力供给,让响应需速度得到提升。还推出“一口价”竞争模式,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台越来越依赖用补贴吸引用户,而补贴力度越大,司机单笔订单收入越低,“一口价”模式甚至严重影响了网约车司机收入,但司机如不接“一口价”订单,也不会被派发其他大单,导致司机“被迫”开启“一口价”模式。
所以,自7月末以来多地监管部门陆续约谈包括美团、高德、滴滴在内的多家网约车平台,内容集中在定价与合规问题方面。
其实从现阶段来看,无论是“王者归来”的滴滴出行,还是靠新模式杀出重围的后来者们,都必须重视起服务和优质运力方向。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从今年4月开始,包括山东济南、浙江温州、海南三亚、湖南长沙等全国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其中个别地区甚至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寻找新出路#
在市场饱和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未雨绸缪,在网约车业务之外,积极布局其他相关业务。
高德为例,今年3月高德宣布和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业务口碑正式合并。不仅如此,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未来将统一并入高德。随后高德联合星巴克中国,推出“沿街取”服务。在加油、充电、快餐等领域,高德地图也推出了类似的“顺路”服务。
此外,高德还运营公交地铁、火车、客运、飞机业务,用户能直接在此购买火车票、飞机票,为打造更完善的一体化出行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滴滴自然也不甘落后,今年6月,滴滴租车正式上线运营,平台已接入携程租车、飞猪租车等商家,在全国300多城市运营,为满足用户外出遛娃、带宠物出行、周末郊游、小长假中长途旅行等自驾出行需求。
同样在6月,滴滴货运“快送”业务正式接入顺丰同城,这是继达达、闪送、UU跑腿后,滴滴快送接入的第四家行业服务商。
8月28日,滴滴又与新势力造车品牌小鹏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小鹏汽车港交所公告内容,其将以最高58.35亿港元(7.4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包括研发能力和相关资产,并同时与滴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作为此次合作的核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支撑。
同时,双方还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不难看出,滴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赛道探索,通过输出自身技术优势,来推动相关业务对发展。
“滴滴一直致力推动出行市场的共享化、电动化、智能化。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如是说道。【iDailycar】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