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旗下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品牌,将分别与小鹏汽车、上汽集团达成合作,以强化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并不断推进大众在华电动化战略的发展,快速拓展全新客户群体及细分市场。
其中,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包含资本与技术两方面: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同时,双方计划2026年上市两款大众品牌合作车型,补充MEB平台的产品组合。
随后小鹏汽车的公告中则透露更多信息,“此次战略技术合作中,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以及小鹏汽车的G9平台、智能网联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共同开发两款在中国市场以大众品牌销售的B级纯电动汽车(BEV)车型。”
上述消息公布后,“技术反向输出”、“中国技术翻越外国大山”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在现阶段中国汽车市场的庞大及全新合资布局的变革下,这样的合作或许只是合资品牌逐步推动本土化研发的“常规操作”。
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推广应用和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明确了深化合作的目标。“政策支持推动了大众集团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开发、采购中心的落成,自然也为这次合作的达成提供了加速。”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合作中,大众集团的“执行方”为刚刚成立不久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技术公司,“和之前通用、福特等跨国企业的联合研发中心一样,大众与小鹏的合作,只是解决品牌本土化不足的一种最快捷的方式。”
从市场来看,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电气化的重视程度几乎远超全球其他地区,这也导致跨国车企均出现了一定的“水土不服”。“目前很多合资品牌车型都针对性采用了国内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包括一些合资商用车,也都逐步由本土厂商提供电控技术及平台化生产。”汽车行业分析师车磊透露,伴随中国市场的变化,很多合资车企均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补足产品在电气化、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占比的不断扩大,导致合资品牌‘被迫’对本土市场做出更多融入、付出。”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50万辆,同比增长94%,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60%。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850万辆。
在巨大的市场占比下,中国几乎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决定性市场。而对于寻求电动化转型、抢占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大众来说,快速、高效地做出本土化适应,维系、扩大现有纯电车型销量,自然是其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小鹏G9的平台之上联合开发,智能座舱、ADAS部分将节约一大部分资金和精力,反正在德国无所谓,那就专为中国用户做匹配,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快速补齐短板,不耽误卖车就行。”在同济大学车辆工程硕士曹安(化名)看来,这只是大众汽车对于中国市场的考量与投资,并不意味着其技术储备的放缓,“它只是在做最划算的事,能用钱解决的,就尽快用钱解决。”
此外,对于小鹏而言,从整车销售转向技术销售的路线,也难言成功与否。“在汽车领域,最赚钱的企业一定是ToC的不是ToB的。”有投资行业从业者认为,这一合作有可能使小鹏汽车发生身份的转变,“就像余承东说华为不会做博世的最大原因就是利润率太低一样,小鹏成为平台供应商,也可能是一种贱卖。”(车讯网 宋子阳发自北京)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