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天天汽车
浏览量 2亿 粉丝 8.2w
关注

当日系车企面对中国式内卷

8849 05-24

很多人说日系品牌正在失去自己身上往日的光辉,真的是这样吗?

先来看一组2022财年(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的业绩报告,全球范围内丰田、本田、日产其实还都保持着比较稳定的营收增长率,其中丰田营收37.1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8.4%;本田营收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6.2%;日产营收10.5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5.8%。

但是在中国市场,日系三大品牌从2021年开始便迎来了连续的销量同比下降情况,也正是这种销量上显露出的疲态开始让人怀疑这曾是车市金字招牌的日系品牌,吸引力是否正在慢慢下降。

不可否认,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变化让人难以预期,谁会想到此前还被人看衰的自主品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甚至在当下放眼未来都让人抱有强势且积极的预期;再加上新能源路线驱使下下的发展路线又萌生出一众新势力品牌;面对冲击的豪华品牌也不惜放下身段。

这其中最难受的其实就是之前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的合资品牌,而日系三强又恰是合资品牌的头部代表,滋润的好日子眼瞅着就没有了,更是被迫迎来了上下夹击。

围攻之下,必有焦虑。

中国式内卷正在汽车市场被“发扬光大”,从最初自主品牌主打的越级体验,到现在新能源领域的油电同价,单拼配置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内卷的风格更像是打突然袭击,指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出现一个“新招式”打得众人措手不及。

应对这种内卷,最好的处理办法其实是快速的自我调整,但是日系这三家车企哪个不是体量庞大,短时间内的迅速调整谈何容易,只能是按照自身所规划的时间节点去进行处理。

面对同行业竞争对手带来的不断压力,叠加2023年这样一个对于车企愈发苛刻的大环境,如何在自身品牌下的拳头产品上给出契合时代的竞争力成为摆在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焦虑过后,需有对策。

就在近一周的时间内,日系三强接连在中国市场上市了各家的主力产品,说实话,感受到了这些传统品牌的一些转变,这其中有对于自身定位的判断,也有对于市场现状的理解,也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以进化,抗内卷

用产品的进化去抵抗内卷,这是属于一种对于自身产品力很有信心的表现。

卡罗拉在日前进行了产品的更新,发布之时选择了从技术与产品两条路径出发,除了卡罗拉自身之外,还发布全新技术主张——“IT'STiME此刻,智未来”,及以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THSⅡ、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ToyotaConnect智能互联、ToyotaSpace智能座舱。

产品的核心产品力被赋予了“智”的属性,这一点是当下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此前合资产品比较缺失的一个方面,此次以此为核心显然是去补齐自身的短板,进而让产品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汽车市场当中,A级轿车市场基盘大、消费者众多,是各大车企都极为重视且不能放弃的一个领域,此前这个市场其实一直被合资品牌牢牢掌握,但是随着自主品牌借着新能源浪潮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现象级产品,例如比亚迪秦系列,这就对这一市场当中的合资产品产生了比较大的威胁。

产生这一影响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自主品牌产品力的提升,再加上混动打破了传统价格的桎梏,进而在经济性这一核心要素上一下连通了消费者的需求;第二点就是产品的价格,对于关注这一区间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吸引力。

之所以合资品牌的市场被侵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产品没有跟随上这一波革新的浪潮,也或许是一些品牌想不到自主品牌能够对其产生如此大的冲击。相对来说,卡罗拉在这个市场当中是有着其独特的产品标签的,这也是其在这一波冲击当中相对受到较小影响的原因之一。

卡罗拉这次的应对策略就是凭借自身在品牌口碑上的积累、“高能低耗”这一属性在核心技术层面的进化,配合上契合时代且延续实用主义的智能革新,例如T-Pilot、ToyotaConnect等,让产品的综合实力不再被消费者说落伍。

当然凭借自身实力去抵抗内卷也需要品牌背后去起到支撑,像去年丰田销售额其实是刷新历史纪录的,达到37.1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8.4%,在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等价格高涨的严峻环境下,丰田仍旧确保了近2.7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这所反应的其实是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层面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其他品牌开卷之时做出抵抗。

要卷一起卷

本田与日产似乎并没有采用丰田的策略,而是让各自的两款当家产品直接加入了内卷大军的行列,甚至有希望成为当期的“卷王”。

油电同价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听过,如今本田雅阁与日产奇骏正式加入这个行列。

先说本田雅阁,此次第十一代雅阁直接砍掉了HEV车型,并将这个空缺用PHEV版本来填补,但是价格并没有与预期那么高,而是和锐·T动版本形成了顺畅的链接,22.58万元的起售价可以说是目前合资同列别产品当中的独一份。

现如今市场当中,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战火其实已经烧到了B级车领域,前面提到了秦系列的在A级车市场当中大杀四方,而汉系列作为一款从定位上要略高于B级车的产品,更是通过其定价,让这潭水越搅越浑。

向电动化的转型其实已经无法避免,现在看的就是谁能先迈出这一步,而且这一步怎么迈也很关键,毫无疑问,本田的这一波操作是开启了合资品牌用价格去卷这一市场的大门,并且也向外界展示展示其向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如果你认为日系品牌开卷的决心就到此为止的话,不妨来看看奇骏。

说实话,这是我近期最为关注的一款车,要知道此前的几代奇骏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是很高的,直到第四代奇骏选择全系三缸机进入国内市场开始,成为了这个车系在华命运的一个坎。

与此同时,日产的混动化战略布局在国内相对于丰田和本田是要晚了很多,甚至于相对一众自主品牌,日产现在都需要加紧追赶,超混电驱奇骏作为首款搭载新一代e-Power的车型,其对于品牌也有更大的意义。

在前一段时间的试驾环节当中,e-Power给人的感受确实要不同于现如今市场当中的混动产品,独特的功率电池策略也是给混动市场开辟了一个新思路,所以说体验是能够让人认可的,配置也是足够丰富的。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当时我们几个人在聊天的时候提到最多的一个问题,这款车最终上市如何定价?以及如何进行配置的区分?我还记得当时我的想法是19万起,顶配25万左右,能够和燃油版一个价格区间就挺有诚意了。

如今迎来了答案,算是猜中了开头,没猜对结尾,两个配置,顶配不超20万,确实这是一个足够让人惊喜的价格,甚至说配置的区分也学习了新势力的套路,几乎不需要消费者去做选择。

这个价格卷吗?我觉得很卷,不光是要卷另外两个日系品牌,更是要卷自主品牌。

丰田、本田的混动SUV多少钱?可能入门款都要比奇骏的顶配贵;至于同处20万价位,两外两个日系品牌从性能与配置上来说几乎干不过奇骏。这真的可能是一个让丰田、本田,甚至是其他合资品牌都骂街的定价。

与此同时,通过拉进与自主品牌的价格差,在品牌、技术的影响之下去从别的品牌手中抢消费者,尤其是奇骏这两个版本都带有电四驱,自主品牌当中拥有电四驱配置的车型价格更是与之相近,在合资品牌多年的口碑影响下,相信奇骏的抢人能力在未来是足够强的。

当然,如此这般的卷,或许也是日产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190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并没有让其在中国市场延续往日的辉煌,而是倒在了“三缸”这一禁区面前,如今日产的销量榜单仅靠着轩逸一款车去支撑。

给出这样一个价格,对于日产来说,也是在为其e-Power混动系统的推广去铺路。相对于THS与i-MMD来说,e-Power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如二者,但是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并不会被现在的纯电等新能源去取代,相反,未来这样一个庞大的基盘属于混动。

所以,以“更卷”去面对如今内卷的市场,这是日产在中国的救命稻草,也是着眼未来的考量。

往小了说是让奇骏重回此前的销量与消费者认知,往大了说则是形成一个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e-Power的途径,与此同时,对于未来的销量榜单,日产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轿车、SUV双品类实现更好的占有率,并支撑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破釜沉舟的决心

或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过后,必然要经历冷静期,增速放缓是必然,进而对于市场当中的品牌进行筛选也是必然。此时的种种手段其实就是在筛选期间,保持住自身的市场地位。

面对行业的内卷,应对手段有很多,仅从近期上市的这几款重磅车型当中就看出来,这几个日系车企在面对当下市场环境时,显然没有轻视,而是卷得“一个更比一个强”,甚至是“打不过就加入”。

相对于产品的竞争,或许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这是在消费者群体当中对于自身核心技术是否能够打下标签、烙下烙印的竞争。从新能源技术兴起之后,市场其实就已经显现出这一特征,对于很多合资品牌已经是慢了一步。

未来的市场,现状可能会持续,甚至会加剧,如今已经看到个别品牌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毕竟被夺走的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拿回来,所以当面对竞争对手开卷之时,该下决心就要下,等到迫不得已之时,命运就已经放在了别人的手里。【iDailycar】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及图片系第三方发布,由第三方对其账号发表的所有内容、图片、言论及行为、活动和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8849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