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我国有许多古城,历经发展与建设之后,味道变得淡了。与之相比,走在罗马街头,无处不在的浓烈氛围,让我有种穿越千年的错觉,犹如回到了那遥远的古罗马时代。
第15天:罗马。
来到餐厅,素不相识的人们,微笑着相互道早安,一派和谐氛围,倍儿温馨。看到下图,可能有人该问了,怎么又是这么简单的早餐?别说这次旅行,即使在家,我的早餐也是如此,几乎完全一样——每天起身后,先到厨房打开咖啡机和煮蛋器,再把面包搁进烤炉,然后才洗漱,等洗漱完了,咖啡、鸡蛋与面包也全好了,从冰箱里拿点儿牛奶与奶酪,一顿早餐便齐活。快捷、简单、方便。持续数年,从不改变。
一边吃早餐,一边查地图,看到古罗马时代的主要遗迹,都在酒店周边,最远处距酒店3站地。于是,迅速做出规划,先坐地铁到最南边的卡拉卡拉浴场,然后徒步,一路往北,走到人民广场,再沿另一条街走回酒店。这样一来,基本上把古罗马城逛了大半圈。
时常被问,你出门是如何制定路线的?
很简单,首先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确了这一点,其它就好办了。比如罗马,有许多看点,但我只想了解一下古罗马历史,顺便陪家人看几个喷水池,就足够了,根据这些需求,很容易就能规划出旅游路线。
我不太在意别人的兴趣,也不太关注网上的旅游攻略,手机上网时代最大问题在于信息太多,把人们弄得无所适从。事实上,许多信息是没用的,我从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比如十大必看、十大网红景点之类的,只要不是我的所想,多著名我也不去。因为我的旅行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兴趣,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更不是为了打卡。
出门走了没多远,路边连续有两家店,都在展示摩托车——电影《罗马假日》里的同款。能亲身感受一下派克与赫本在银幕上的那段浪漫之旅,倒是挺有意思,可惜,我只对汽车一往情深,对摩托车敬而远之。
来到地铁站,售票机上照例会出现好几种票任你选,因为今天只坐1次,买单次票划算,每次1.5欧元。
世界上最早有地铁的是英国,那是咸丰皇帝死后没多久的事儿,随后是美国、法国、匈牙利和奥地利,我不知道意大利是哪年有的,反正看上去挺古老。
我们首先去的,是卡拉卡拉浴场。罗马人特爱洗浴,因而浴场极为普遍,据说光罗马就有上千家,大型浴场11家,其中就包括这家用罗马皇帝名字命名的浴场。
卡拉卡拉浴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2000人洗浴,主建筑高38.5米,犹如一座宫殿,颇为壮观。
事实上,所谓浴场,不光是个澡堂子,同时包括图书馆、健身房等一系列设施,此外还有餐馆与酒吧,内容比现在的休闲洗浴中心更丰富。也就是说,当时的浴场,不仅是享受场所,同时也是社交场所。就好比广东人喝早茶,不单是为了喝茶与吃点心。
古罗马人对洗浴非常讲究,分为热水、热气、温水、温气、冷水和冷气,靠不同的温度,让毛孔扩张与收缩,据说就能达到彻底清洁的目的。
富人当然会有私人浴场,而这种公共浴场,是所有人都能去享受的。洗浴在古罗马实在是太盛行了,以至于在墓地里,有块墓碑这样写着:沐浴、饮酒、恋爱,确实损害人的健康,但使人生快乐。
所谓损害健康,只是一家之言,有人认为过度洗浴会影响生育,身体也会变差,人们沉醉于放纵、安逸的生活,失去曾有的强健,最终让强大的罗马帝国,走向衰亡。以至于后来的欧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不洗浴,为掩盖体味,还发明了香水。
我不知道洗浴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健康,但沉醉于安逸生活,能导致国家衰败,在清朝八旗子弟中,确实出现过。当年他们抡着大刀杀进关内,是一个何等强悍的尚武民族,才过去200年,就变成一群只会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纨绔子弟。要不是曾国藩等汉臣忠心耿耿,大清恐怕活不到1911年。
这座浴场从公元200多年,用到500多年,历时300年。从它停用那天算起,已经过去了接近1500年,可当年地面上的彩砖,依旧保存了许多。这些地砖由彩色大理石与玻璃马赛克镶嵌构成,做工非常考究。
为了创造舒适环境,浴场设立了地暖,还建有地下通道,专门用于服务员的行走——这么大一座浴场,服务员肯定少不了,如果让他们与顾客混在一起,恐怕会降低顾客的舒适感。
这个1800年前的浴场,即使搁在今天,也是相当奢华的。古罗马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生活的富裕程度,由此可见。事实上,在庞贝,我们已经更为直观地目睹过那个辉煌的时代。反观我国,似乎很少见到哪个王朝,能为民众修建如此享受的场所——看资料得知,古罗马时代的浴场,要么免费,要么只收取极低的费用,算是国家对民众的福利。我国的辉煌建筑,除了寺院,便是统治阶层的安乐窝。
参观浴场时,暴雨突然降临,好在时间不长,待雨过后,往外走,出口处有个卫生间,几位游客正借助烘干机,烘一烘衣服。人们都很谦让,每个人都自觉地只用一小会儿,就转给别人,大家轮流。我此时顾不得衣服,只想检查相机是否淋湿,人们看到后,主动把烘干机让给我,我虽然没听懂他们说的话,但从手势可以猜出他们的意思:相机贵重,所以优先。心存感激之余,我也不能太自私,烘一会儿,就让给了别人。
出浴场,只见街上有许多积水。下图拍的是个很浅的路段,还有好几个比较深的,汽车驶过,激起特高的浪花。
从浴场往北1公里,是斗兽场,我们是走路过去的。途中,看到路边停下来好几辆大巴车,车身上有国内某旅行社的名字,下车的都是咱们的同胞——应该是旅游团。不过,他们下车后,沿着马西莫赛马场往西走了,并没去斗兽场。
如同游客到北京,多数人会去看长城,来到罗马,包括斗兽场在内的古罗马遗迹,是游客的主要去处。或许是为了保障安全,全副武装的军人,在斗兽场周围,警惕地巡视着。
来到斗兽场,首先看到的,是君士坦丁凯旋门。这一带有3座凯旋门,这座建筑年代最晚,距今1700年。据说整个欧洲有100多座这样的门,都是为了纪念某个功劳而建造的。比如,罗马帝国时期,每逢重大战役获胜,几乎都要建座凯旋门,相当于纪念碑吧。
斗兽场也叫竞技场,有一年在越南旅行时也曾见过,不过,罗马的这座最出名,以至于只要说到斗兽场,大都指的是它。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0多年,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它是最大的,好像能容纳5万名观众。
斗兽场由3层环形拱廊构成,第一层设立了售票处与入口,门票12欧元,包括斗兽场和附近的古罗马遗址。
我们抵达时,看到前面用绳子分出2条通道,一条空着,另一条里排着二三十人,心想肯定是排队买票。正当我们排队时,远远过来4位年轻人,衣着时尚,由于说话声很大,老远就能听出他们来自国内某经济发达地区,只见他们观望了一下,看另一条通道没人,便走了进去。不一会儿,被一位神情严肃的保安人员,轰了出来。
所谓斗兽场,不光是人与野兽搏斗,也包括人与人的搏斗——主要由奴隶充当角斗士。据说古代罗马还有专门培养角斗士的学校。整个场馆呈椭圆形,长边180多米,观众席分为4层,目前能看到的是3层,根据身份差异分层落座,身份高的坐下面,距表演区比较近,身份低的坐上面。每一层有许多拱门,观众根据座位号分区进入,这个法子,至今在体育馆里,依然如此——古罗马之先进,由此可见。
斗兽场的西边,是很大的一片历史遗迹,叫罗马广场。但并不是开阔的空场,而是一大片密集的建筑,目测东西长大概六七百米,南北宽约300多米。所谓古罗马广场,是古罗马城的中心部分,包括大会堂、元老院、神庙、教堂、市场。至于整个古罗马城,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3.5公里,有20余座城门,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我们从斗兽场出来,随即进入这片遗迹,看着脚下的石板路,不禁想起一句老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毕竟,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首都,而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地跨欧亚非三洲,所以,以罗马城为起点,向着四面八方修筑了总长8万公里的硬面公路。
从斗兽场算起,往西走了100多米,来到建于公元81年的提图斯凯旋门。刚才说到,这一带有3座凯旋门,这是我们看到的第2座。
过了提图斯凯旋门,左手有片高地,叫帕拉蒂尼山。古罗马城里有7座山,它是最有名的一座。别看没多高,与印象中的“山”相差甚远,却是罗马的发源地——在古罗马城出现之前,这儿就有人住。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这里是贵族居住地,在罗马帝国时期,是君主们的宫殿。如今只能看到昔日宫殿的遗迹。
站在帕拉蒂尼山上,往四周遥望的感觉,挺不错。下图是西北方向,照片正中间那座坡顶屋,是元老院。左侧最远处的白色建筑、屋顶有雕塑的,是意大利统一纪念堂,这边看是背面,正面在另一边,门前是威尼斯广场。
从山上下来,迎面的这座大型建筑是君士坦丁大会堂,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位皇帝,保存下来的只是原建筑的一部分。
再往前,是罗穆路斯神庙。罗穆路斯是公元前700多年的人物,据说,是他创造了罗马城和罗马王国,而且是罗马王国的第一任王,罗马就是用他的名字Romulus命名的。
罗穆路斯神庙旁边,是一座十分醒目的建筑,前面是希腊式的石柱,叫安东尼奥和福斯蒂娜神庙,后面的古罗马式建筑,是后来改建的教堂。安东尼奥是一位古罗马皇帝,他为纪念妻子福斯蒂娜而建的这座神庙。据说这里还有个“绿帽”的故事,不知是否属实。
往前走不远,是维斯塔神庙,只残存了几根柱子和一堵墙,照片右侧是刚刚说过的帕拉蒂尼山。维斯塔是罗马神话中的炉灶、家庭女神,是罗马十二主神之一。咱们的民俗中也有灶神——灶王爷。
再往前是凯撒神庙,然后是朱莉亚巴西利卡。所谓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公共建筑,作用是大会堂与法院,后世添加了宗教成分,也就是教堂。巴西利卡的造型是长方形,中间是大厅,周围有柱廊。此处有3座巴西利卡,刚才说的君士坦丁大会堂是一个,这座朱莉亚巴西利卡的历史更早些,始建于恺撒时期。
朱莉亚巴西利卡面对着罗马广场,广场上有座佛卡斯圆柱,它是这里最年轻的建筑,公元608年建,用于纪念拜占庭帝国的国王佛卡斯。
罗马广场的另一边是元老院。早在罗马王国时期(也可以叫王政时期),元老院就已出现,成员是各氏族的首领,负责对国王的决定进行讨论,从而形成元老院、国王、氏族的三足鼎立。到了罗马共和时期,为了制约,国王的部分权力转移到元老院,这一阶段元老院所起作用最为主要。在罗马帝国时期,皇帝出现了,他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所有臣民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元老院从此消失,古罗马的民主也从此终结。
古罗马经历过3个时代:罗马王国(公元前753-509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 27年)、罗马帝国(公元前27-476/1453年)。在帝国时代,由于不断扩张,版图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出现管理困难,于是把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各有一位皇帝,每位皇帝还有个副皇帝,这就是四帝共治,也是罗马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开始。不过这次分割并没固定下来,分分合合,折腾了百多年,最终有一位皇帝在去世前,把国家一分为二,东边给大儿子,西边给小儿子,从此,东罗马和西罗马正式出现,再没统一过。西罗马只维持了几十年,就被灭了;东罗马延续1000多年,到公元1453年才被灭。
战胜西罗马的,是法兰克等一群蛮族,他们夺取西罗马地盘后,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后来有个叫丕平的国王,在掌权过程中获得罗马教皇的帮助,出于报答,把一大块土地给教皇,由此在今天的意大利中部诞生出教皇国。墨索里尼掌权时,与教皇签约,允许他建立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新国,这便是位于罗马市区里的梵蒂冈。
法兰克王国后来也因为子孙闹分家,分成3个国——东法兰克、中法兰克和西法兰克,也就是今天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雏形。这些国基本上都继承了古罗马时代的精髓,比如分权与民主,再加上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最终都成为发达国家。
至于东罗马,一直保持着大一统,先后出现过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而奥斯曼帝国在1922年终结后,分裂成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等20多个国家。
有趣的是,拜占廷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娶了末代皇帝的侄女,从此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就连“沙皇”一词,都是源于“恺撒”。事实上,抢夺罗马帝国继承人地位的,还有好几个,但无一例外,都没继承罗马王国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精髓,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皇帝一人的高高在上,试图继续享受强权,而不是顺应发展潮流。
过了元老院,这片遗址接近尾声,接下来是两座神庙,其中之一是卡斯托尔和波卢克神庙,只剩下3根柱子。
另一座是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501年,是罗马广场上最老的建筑。
农神庙的侧后方,是塞维拉斯凯旋门,建于公元203年,是罗马广场上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走到这儿,这片遗址的参观到此结束,其实马路对面还有一片遗址,主要是图拉真广场,但我不想一次全看完,把它留给下一回,为再来罗马制造借口。
离开遗址群,沿路往前走不远,是一座非常有气势的建筑——维托里安诺意大利统一纪念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构筑,门前正中骑马的人,是意大利的国父: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他在1861年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
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意大利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仅仅在罗马以北,就有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与佛罗伦萨共和国,等等。
沿街道继续往前走,发现它的老城保存很完整,历史建筑一个接着一个,不像北京,只有星星点点遗存,整座城的面貌已彻底更改。
大概走了800米,是哈德良时期重建的万神殿——最初的建筑是公元前27年建的。这座殿绝对是个杰作,高度与底面直径均为43.4米,殿的基础、墙和顶,都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历经1900年,安然无恙。
万神殿内有7座壁龛,供奉着战神等神明和英雄像。此外还安葬着一些名人,比如艺术家拉斐尔。
我在国内旅行多年,去过的地方实在太多,可历史如此悠久、保存的又是如此完好的建筑,并没见过多少。实在有些震撼。再加上已经连续走了大半天,午饭都没吃,看到万神殿对面有咖啡馆的露天座,便坐下来喝杯咖啡,休息一会儿,更是为了感受一下这座建筑。
在这儿还闹了个笑话,女儿点了杯“拿铁”,结果服务生端来的是一杯牛奶。原来,“拿铁”在意大利语里是“牛奶”的意思。
休息之后,继续往北走,这一路上,见到数座纪念碑、喷泉、喷水池,都列出来的话,篇幅太长,在此只说列举2个。第一个是特莱维喷泉,也叫“许愿池”,据说往池里投币可以重返罗马或梦想成真。
第二个是破船喷泉,其实这条船挺好的,没破,只不过船身有点儿倾,水从船舷处溢出,前面还有几处往外喷水,给人以船在下沉的感觉。
破船喷泉所在地是西班牙广场,旁边是个山坡,上面是圣三一教堂,从广场去教堂的台阶,非常出名。电影《罗马假日》里,赫本吃冰激凌的画面,就是在这拍的。
接着往北走,太阳快落山时,走到人民广场。据说,这里是罗马看落日的最佳地。广场上最为醒目的,是20多米高的方尖碑,是屋大维征服埃及后搬过来的。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创造者,元首政制的创始人,被元老院封为“奥古斯都”。关于古罗马与埃及的故事,在电影《埃及艳后》里有着精彩描述。
人民广场上的城门,是古罗马时代进城的入口,叫人民门。
罗马人民广场周边有好几座教堂,北面是人民圣母教堂,艺术藏品特别多;南面有两座对称的教堂:奇迹圣母堂和圣山圣母堂。
在人民广场呆到太阳落山,我们开始往回走,这段路大概3公里,地铁3站地,为了看街景,我们没坐车,选择步行,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这一天,步行距离约为10公里,因为收获大,特别开心,丝毫不觉得累。回到酒店,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花费40欧元。
第16天:罗马到佛罗伦萨。
早餐后,坐地铁去梵蒂冈,我们提前下了一站,为的是看看台伯河。这河位于罗马市区中部,将市区一分为二。对于游客来说,在河东主要是看古罗马的遗迹,也就是昨天我们的行走路线,到河西则是看梵蒂冈。
台伯河上有座著名的桥——圣天使桥,桥头是圣天使堡。这两座建筑都出现在电影《罗马假日》中,赫本扮演的安妮公主与格利高里·派克扮演的记者乔,在这里参加了河畔音乐晚会。
圣天使堡是哈德良皇帝为自己和后代建的家族陵墓。但后来屡次更改用途,从军事要塞、兵营到监狱,再到宫殿、碉堡和避难所。如今它是国家博物馆,展出罗马教皇的家具,以及罗马时期的各种藏品。
从圣天使堡出来,往左,一下子就看到了圣彼得大教堂,它是游客参观梵蒂冈的主要内容。从这儿走过去,不过五六百米的距离。
梵蒂冈是个城中之国,国土形状呈三角形,全国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1825人。除图中左下方的圣彼得广场是开放状态外,其余均以城墙为国界线。
看到梵蒂冈的高墙,不禁想起电影《碟中谍3》,汤姆·克鲁斯神奇翻越这道墙,成功进入梵蒂冈的画面。
关于梵蒂冈的来历,本游记的前文已经讲述过,不再赘述。
梵蒂冈虽然很小,但它是主权国家,拥有瑞士近卫队和梵蒂冈宪兵,总数约240人。
游客在梵蒂冈,主要欣赏圣彼得教堂、西斯廷教堂和博物馆。其中,圣彼得教堂免费参观,西斯廷教堂与博物馆需购票,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穹顶画和《最后的审判》壁画,就在这里。
梵蒂冈里还有拉斐尔的房间,最著名的是《雅典学院》壁画。也就是说,梵蒂冈拥有大量艺术品,如果感兴趣,应该拿出一个整天,细细观看。
如果只想简单看,抵达后随着人流排队往里走,就能进入圣彼得教堂。
因为是教皇的地盘,教堂内外,富丽堂皇。毕竟,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如日中天,文艺复兴后虽然科学进步,但它仍是许多人的精神港湾。
我们到的那天,教堂内外摆满了座椅,还挂着一幅人像画。原来,这里将举办典礼,封特蕾莎修女为圣人。她的祖籍是阿尔巴尼亚,终生在印度行善,97年去世后,20多国家400多位要人出席了她的葬礼。
下午,回到罗马中央车站,随即购票上车,离开罗马,前往佛罗伦萨。因为,我们的假期即将结束,罗马城里更多的细节,只能留给下一次。
罗马到佛罗伦萨280公里,火车特别多,速度也比从巴里到那不勒斯快了许多,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像往常一样,我们预定了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出站后最多10分钟就能入住,效率很高。
这天我们住的是佛罗伦萨酒店,63欧元。安顿下来后跑出去闲逛,所到之处,都是一派古色古香。
走了10分钟,来到花之圣母大教堂,这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一组建筑。夜色中,显得更为迷人。虽是夏季,但凉风习习,非常舒服,坐在这儿吃晚餐,实在是太享受了。
星爷—与电影演员周星驰无关。本人姓夏名星,从小就有白头发,被同学戏称“夏老头”;后来友人按北京习俗,给我起绰号“星爷”。本人自1988年起驾车周游,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故将个人专栏冠名“星爷说车”。
如您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即可进入专栏——抱歉,暂不支持手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