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涨价之风到底还是从新能源车吹向了传统燃油车。
4月2日,奔驰官宣涨价,以进口车为主,也包含部分国产车型,涨幅从900元到12.1万元不等。
据车讯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20家车企官宣涨价,涉及车型已超40款,以新能源车为主,部分车企甚至已经完成了第三轮价格上调。奔驰是第一家在中国汽车市场宣布大规模“官涨”的燃油车企业。
在开启中国市场调价之前,奔驰、宝马、奥迪均已在部分海外市场进行过一轮涨价。奔驰在4月1日宣布,其在印度市场销售车型价格将上调3%,理由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物流费用不断提高。
同一时间,宝马集团也在印度市场宣布涨价,涨价幅度为3.5%,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博士随后在采访中表示,在德国以及欧洲其它地区销售的宝马全系车型价格也将有大约3%小幅上涨。车讯网在其德国官网得到验证,BMW 3系起售价比年初公布的起售价高出1000欧元(约合人民币6938元);BMW 5系入门车型520i的最新起售价格上涨了22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彼得博士指出,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涨,例如铑、钯、钢。
在更早之前,奥迪也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印度两大市场宣布上调旗下所有车型售价。
正如彼得博士所言,几乎所有生产汽车的主要原材料价格都在大涨。招商证券指出,2022年铜和铝的价格均创下近十年的新高。1-2月,长江有色铜/铝/不锈钢的均价分别同比上涨了13%、36%、7%;用于的净化尾气的钯价格涨幅超过65%,就连生产汽车玻璃需要用到的纯碱都涨价了。这些因素无疑加剧了车企特别是豪华车的成本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除了原材料价格问题之外,汽车供应链的供应短缺、不及时、国际海运物流费用上涨是此次包括BBA在内的中高端燃油车涨价的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对于奔驰官宣涨价,他表示“并不意外”。
当被问到奔驰这次涨价会不会如去年的特斯拉涨价一般,引来大量“跟风者”时,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相对于新能源车,近两年燃油车市场增长乏力,市场竞争激烈,如果轻易涨价,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抢走的风险。此外,受限于传统燃油车的经销商模式,车企与经销商之间有关于压库、返点的一个长期合同,所以价格不能随意变动,只能通过优惠的方式来调整供需矛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样认为,与新能源企业相比,传统车企需求萎缩,涨价底气不足。
从店端来看,在前几轮新能源车涨价的过程中,车讯网曾走访过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多家经销商门店,发现涨价虽然会带来一些消极情绪,但对于消费决断以及店端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在奔驰涨价后,车讯网也做了类似探访。在北京一家奔驰4S店内,部分车型依然有促销活动,据销售人员介绍,虽然车涨价了,但优惠没变。另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告诉车讯网,豪华车的消费群体基本固定,品牌忠诚度较高,因此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由此可见,奔驰调价并未在市场中掀起大浪,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的燃油车企业也“蚌埠住了”。对于上游原材料未来的价格趋势,张翔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产业链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价格仍将维持当前态势。对于车企来说,考验还将继续。(车讯网 沈丹发自北京)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