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褚韵文
图片来源|网络
OTA这三个字母从之前的“听到之后一脸懵”到人尽皆知只用了短短的时间,人们最初听到这三个字母应该是在智能手机领域,OTA的全称为“Over-the-AirTechnology”,即空中下载技术。
像我们通过网络对硬件的系统进行更新就是OTA,如今智能化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除了手机以外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汽车,看看现在上市新车的广告,几乎都在强调智能,而且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参与到造车当中。
OTA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给硬件带来最新的体验,例如我们在更新手机系统软件时,新的系统体验就像换了一部手机,对于汽车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BUG并为车辆赋予新的功能。
汽车的OTA升级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其中SOTA即为软件升级,例如手机内APP的更新,再有一类就是FOTA硬件升级,其是对硬件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以此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的OTA听起来非常美好,毕竟在燃油车时代,买完的车辆交到手之后,配置表上有哪些功能是不变的,后续要想对车辆提升就需要自己动手。
但是现在,一些厂家就对消费者承诺终身为车辆进行OTA升级,当消费者得到这样的信息后不免会对品牌产生好的印象,但是实际体验究竟如何?
315之际,除了关注产品自身的问题外,关于OTA方面,也有众多消费者吐槽。
第一点,就是产品与宣传不符,厂家用OTA功能作为挡箭牌。
问:“为什么我买的车上面没有官方宣传的功能?”
答:“需要后续OTA升级,不过不好意思,什么时间升级还没有定。”
这是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了具有OTA功能的产品后与售后人员的对话,听完之后是不是有点儿血压上升,好感度下降?
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某品牌承诺在去年9月份带来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结果最终在推迟三个月后上线,而且在上线后出现了老款车辆无法升级的状况,官方给出的结果是由于智能硬件发展过快,而且在车辆研发的时候对于未来使用何种芯片并不确定,导致软件无法支持。
需要承认的是智能化领域确实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目前的问题是,这与品牌最初承诺的终身OTA相违背,作为消费者来说,其当初的购车款项里面应该是涵盖未来升级功能所含的费用。
再有某品牌主销SUV车型,在该车型论坛中有多位车主表示没有接收到车机的OTA功能更新,其在咨询厂家后得到的回复为需要到店升级,相信车主听到这样的回答后脑袋上都会多出一片问号,这种做法不就失去了OTA的意义。
还有目前自主品牌的旗舰款产品被消费者投诉并没有厂家与媒体宣传的智能自动泊车功能,毕竟这一点是厂家在推广产品时的重点,当消费者询问厂家时,其表示该功能会在后续的OTA中推送,不过具体时间未知。
这就让人很无语,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消费者购车用车一个月时间内,功能并没有被推送到车上,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消费者花了这个功能的钱,却没有体验到,如果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就算消费者仅仅拥有产品一天的时间,我也要用上这一功能。
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前一段时间,某电动车头部品牌在选购配置表上面所提供的上万元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直到消费者卖车,这个功能都没有出现在国内,目前的消息来看,其测试版还在国外测试,但是何时进入国内还停留在猜测阶段。
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到,当消费者质疑厂家因为个别配置虚假宣传时,厂家会以后续OTA为由来搪塞。
除此以外,OTA升级需要足够的硬件作为支撑,但是以智能手机为例,由于软硬件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所以手机在经历2-3年的软件升级后,可能会出现卡顿的问题,进而对硬件进行更换。
但是汽车不同于此,毕竟价格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产品,所以汽车的芯片都是以使用年限15年左右来开发,并且为了满足未来的功能,就需要在车辆上提前布局一些硬件。
而这就是由OTA引发的 第二点问题,消费者提前为硬件买单。
激光雷达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在去年所发布主打智能化的产品当中,激光雷达成为了一个频频出现的名词。
很明显,未来智能化的最大体现就是高阶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对于目前的现状来说,该功能始终处于不断迭代的时间段,而且随着测试数据的积累,其才能不断进化。
这就表示,消费者如果在现在买车,但是又想在后续时间段用上更为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就必须要为车身上面的众多感知硬件提前买单。但是问题又来了,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未来是否合规合法并且有用武之地,目前还并不明确。
激光雷达作为整套驾驶辅助系统中感知层的重要元器件,成为了车企在宣传自身产品实力的一个亮点,甚至出现了由此展开的硬件军备竞赛,功能还未上线,先来比比激光雷达的数量怎么样?
除了激光雷达,一款车要想满足高阶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支持还有很多,像高算力芯片、5G模块、等等都成本不低,据消息称,激光雷达的成本就在1000美元左右。
在消费者购车环节,这些硬件的都成为了产品高定价的资本,而在用车环节当中,缺少软件功能支持,其则成为了彰显高定位的“装饰品”,OTA带来的功能升级究竟何时而来,成为了这些用户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起初我们会认为OTA仅是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的优势项目,但是随着该功能大范围的普及,一些问题随之浮现,甚至一些车企通过OTA作为全新的盈利项目,虽然在法规之下合理,但是消费者是否接受成为新的问题。
如果本就根据配置在产品线上形成了价格的区分,后续却还提供OTA的付费项目,这个做法就有点拿消费者当傻子来看待,为什么自己要为没用上或者永远不会用的功能去买单呢?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车企会将OTA作为噱头,在宣传产品的时候,只是一股脑地将所有优势配置宣传出去,但是并没有告知消费者哪些是需要进行后期OTA才会配备,更是没有明确说明何时才会配备。
本是一个解决问题为初衷的功能现在却演变出多种身份,过分宣传的挡箭牌、提高身价的工具、甚至是继续从消费者兜里拿钱的赚钱工具。
相对于产品本身,目前由OTA所引发的各种乱象已经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iDailycar】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