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本篇是“双15”故事的大结局——2021年10月,我驾驶已满15年的途安,第15次进藏。这次自驾游的游记分为8篇,您现在看到的是最后1篇,内容是从格尔木返出发,途经茶卡盐湖、日月山等地,最终回北京的经历。
走到格尔木,藏区之旅便进入尾声。其实此地的海拔仍然接近3000米,距离北京也还有2560公里,可我每次走到这儿,都有一种家门近在咫尺的感觉。也难怪,以德胜门为起点的京藏高速,已经通到格尔木,上了高速,遥远的路途仿佛一下子缩短了。
今天,是这次旅行的第13天。我的下一个工作,将在2天后开始,也就是说,我得在明天晚上回到北京。于是,早上6点半摸黑出门,驶出市区后,告别109国道,转上京藏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上开了1个多小时,快到8点时,眼前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日出。
这段路的路况非常棒,车辆极为稀少,而近在咫尺的109国道上,却有很多车,不知是不是为了省钱,都走国道去了。
4个小时后,接近茶卡镇时,高速公路有一段尚未完工,只得驶离高速,沿109国道穿越茶卡镇。
茶卡镇以茶卡盐湖而闻名。刚出镇子,便是盐湖景区入口,远远望过去,新建了庞大的游客中心与观景塔,于是进去看了一下。
虽然每次走109回家,都会路过这里,此处的盐雕也很有特色,但我对平地上的湖,始终兴趣不大。远远看一眼,足够了。说来也许您不信,驾车去新疆,途经赛里木湖时,我也是这么做的。
刚过茶卡盐湖,便能立即回到高速公路上,继续东行。
这段高速不是上路领卡、下路交钱,而是一次性交费。途中也没有常见的那种服务区,而是每隔一段,路边有个能停车的区域。有一次停车休息时,看到地上散落着数个塑料瓶,而垃圾桶就在旁边——不禁想起昨天在“绿色江河”保护站的见闻,拍照后,捎带手把它们送入垃圾桶。
行车2个半小时,途经日月山。在此之前,还曾路过青海湖出口。如果昨天能早些到格尔木,我肯定会一鼓作气,把车开到青海湖的黑马河乡住宿,因为运气好的话,那里可以看到很美的日出。
日月山海拔3000多米,垭口处有2座小山,这里曾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据说,文成公主入藏时,在这儿将一面“日月宝镜”打碎,从此有了“日月山”这个名字。
过日月山,仅仅几十公里,便是西宁。但我舍不得如此之快地离开青藏高原,于是,从日月山往东,沿一条普通公路前往拉脊山。
这一段路上的景色,依旧保持着青藏高原的风貌。
只是沿途多了许多帐篷接待站,出售牛肉、酸奶等,可谓高原上的农家乐,哦,不对,应该叫牧家乐。
东行45公里,来到拉脊山山口,此处海拔3820米,属于祁连山系,它与日月山一样,都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过山口,一路下坡。这道山脉的南侧是畜牧区,北侧是农耕区。至此,我算是正式告别了青藏高原。
海拔不断下降,降到2000多米时,经过湟中。它是西宁所属的一个区,市区旁边有座规模庞大的塔尔寺,它的由来,源于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此降生。
过湟中10多公里,接近西宁市区,我从市区南部擦边而过,回到京藏高速上,朝着兰州方向行驶。
这段路虽然连接着2座省会,但车并不多。整个下午,看到2起交通事故,似乎都是超车导致。不由得想到前几天在川藏公路上,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个,肯定是强行超车,在逆行状态下,与对向来车迎头相撞。
沿着高速公路,先是从兰州旁边掠过,然后在黄昏时,驶过白银市。大约晚上9点多,进入兴仁服务区休息,是日行驶1300公里。
为节约时间,我没下高速,而是在服务区过夜。途安虽然只是个紧凑型车,但空间足够宽敞(下图是出发时装车前手机所拍),把行李挪到前排,就能腾出睡觉的空间,只是地板不平,需要铺个垫子。
MPV与SUV,都叫多功能车,但各具特色——MPV的底盘离地与轿车相同,故车内高度比较大;SUV底盘离地间隙比较大,遇烂路无需过分担忧,故而在多功能的前面,增加“运动”二字。不过,正是因为把一些空间让给了底盘,车内高度略小一些。
可见,没有十全十美,只是适应与不适应您的需求。厂家为了满足不同需求,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车。就拿上汽大众来说,如今它的车型非常丰富,大概有20多种,既有途安L、威然等MPV,也有途铠、途岳、途观L、途昂等SUV,如何选择,就看您的需求是怎样的。
舒舒服服地躺在车里,睡得正香,被喧哗声吵醒,看表,才夜里2点。原来,又来俩车,停我旁边,看样子也是从西藏往回走,车上的人挺兴奋,高声说笑,毫无倦意。被吵得睡不着,只好驾车离去,往前走了100多公里,换个服务区,接着睡。
再次醒来,已是早上6点,洗漱后启程。回家的路至少有2条,第一是始终沿着京藏高速走,第二是在宁夏境内转高速往东,取道定武高速、青银高速、沧榆高速、荣乌高速等,途经宁武、代县、繁峙、涞源、易县,最后转到京昆高速,进入北京。
第二条路稍微近些,我选择了它。
途中,接近靖边时,进服务区加油未果,计算了一下,勉强可以开到下一个服务区,但有些冒险,于是,在靖边下高速,进入市区加油。有一年春节,友人在服务区上厕所兼加油,排队1个多小时。我每逢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下高速,能节约很多时间。
靖边之后,是榆林和神木,然后在府谷过黄河,进入山西省。一路上车不算太多,挺好走。过繁峙后,有大量隧道,限速70公里,可有些隧道只有一两百米、甚至不足百米长,照样得把车速从100降到70公里,很是麻烦。看到一些当地牌照的车并未减速,猜想是不是没探头,可又不敢冒险,左右为难。
终于,在下午5点半,将最后一段高速走完,进入北京市区。从格尔木到北京,过路费总计922元。
进市区后,恰好遇到晚高峰,20分钟的路,走了1个半小时,晚上7点到家。里程表显示231207公里,出发时是222666公里,也就是说,此行共行驶8541公里,总加油量555升,折合百公里6.5升。
当年第一次进藏回来,一群朋友在餐厅等着,大家开启香槟,热闹了一番。再往后,频繁去,也就不当回事儿了。但是,尽管这回已经是我第15次进藏,可意义非凡——用的是一辆15年的车。
我很为这辆车感到自豪。漠河、三亚、红其拉甫、拉萨,我国的东南西北,它跑了个遍。
有人认为10年以上的车,就已老态龙钟,应当报废回炉。可实际上,只要“系出名门”,往往就能做到完好如初。比如这辆途安,从里到外,仍然保持着买车那天的样子,15年过去,连一点儿异响都没有,无论功能还是性能,都是原有状态。
您也许会说,你是干这一行的,自然会精心呵护。事实上,在过去15年中,我仅仅是按照保养手册进行保养而已。比如,1.5万公里换机油、3万公里换空滤、6万公里换火花塞,发动机与变速器没有经过任何修理,也没有对进行过任何额外呵护。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西藏之行,对此,我想重复一下我的观点:买车,应该把品质与技术放在第一位。
有人对中控屏非常注重,特别在意智能网联、语音控制等功能。我认为,智能虽然很棒,但对于汽车来说,它应放在第二位,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品质和技术。
关于品质,举个具体的例子——10年前,我奉命创办《拆车坊》,在亲手拆解一大堆汽车的过程中,传统厂家与后起之秀的差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传统大厂的车,无论拆下来、装回去,折腾多少遍,都十分轻松,因为做工很精湛,公差很小,各种塑料件的质地也很棒,经得住反复“折磨”;后起之秀的车,拆与装都得费些心思,因为设计草率,公差比较大,至于塑料件,稍不留神,就会断裂。
关于技术,这里指的是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而这些,恰恰是拥有雄厚实力的传统汽车厂家的强项。
即使是电动车,传统汽车大厂在制造、工艺方面,同样具备优势,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底盘技术,因为它包括着悬架与转向。
至于售后服务,传统汽车大厂的优势就更明显了。一是4S店比较多,二是配件充足。比如这辆15年前的途安,店里的各种配件,始终很齐备。
所以,我对传统汽车厂家非常信任。
驾驶着一辆15年的车,第15次进藏,我感到特别开心。通过这次自驾游,用事实证明,买车应该注重品质和技术,而不是中控屏与智能网联。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锦上添花。
#15年的途安、第15次进藏#游记回顾——如用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即可进入。
第1篇:买车就得充分利用——这辆途安,往北去过漠河,往南到过三亚,往西爬过新疆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如今,它又从北京来到了西藏。
第2篇:虽然这辆车已经15年,但一切完好,性能依旧。这不,刚一放假,用不着准备,拿起钥匙,说走就走。
第3篇:由于正值公共假日,人山人海。于是,我选择在服务区过夜,完美地将拥堵错过。
第4篇:翻越折多山、宗巴山、东达山,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一路顺利。
第5篇:将川藏公路上的14座山峰逐一翻越,终于,再次来到拉萨。
第6篇:自拉萨西行,前往日喀则,一路上饱览冰川与圣湖。
第7篇:虽然这车已有15年,但在连续翻越3座5000多米山时,表现极为出色。事实上,在过去15年中,它的三大件从没有过任何修理——技术的先进、品质的优秀,由此可见。
第8篇:顺顺利利返回北京,用实际行动证明,买车还是应该注重品质和技术,而不是中控屏、天窗与真皮座椅。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