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混动是鸡肋的政策催生产物?那可未必!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几乎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这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自主品牌的全力以赴是分不开的。但最近我却发现很多自主品牌都开始玩起了“复古”,竟然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混动技术,甚至有些车型都已经上市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主混动技术到底表现如何,是否能和两田掰掰手腕?下面请听我为您 分解。
为什么都扎堆混动?
为什么自主品牌现在扎堆混动?在我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的大趋势是发展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但在当下的过渡阶段,纯电车发展遇到瓶颈,而传统燃油车彻底退市又进入了倒计时,所以混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还能为车企减轻双积分政策所带来的压力。
第二个原因应该就是丰田的混动专利到期。为什么丰田的THS和本田的i-MMD能够独步汽车江湖?其实并不是其他品牌造不出来,而是这两个品牌为自己的混动技术设置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其他品牌只能干瞪眼,除非能够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日产的e-Power。
随着丰田混动专利在前几年到期,蓄势待发的其他品牌也像是脱缰的骏马,开始在混动这片大草原上自由地飞驰。当然,我现在并不了解其他品牌的混动技术与丰田的THS有何渊源,但也应该和专利到期这件事脱不了关系。
最近有哪些不错的自主混动?
那么最近都有哪些值得入手,或者说值得我们等待的自主混动新车呢?首先就是以一己之力让插混重回赛道的比亚迪DM-i了,自从上市以后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追捧,如今已是一车难求的状态,据说订车后要等两、三个月。
为啥比亚迪DM-i这么热销?简单来说就是它让插混成为了大家想象中的样子:有着纯电车一般的驾乘感受,同时可以加油,消除了里程焦虑;亏电油耗不像其他插混那样明显增长;长续航版本支持快充,解决了插混车充电难、充电慢的通病;并且DM-i车型的售价都比较合理。
那么比亚迪是如何做到的?DM-i的工作原理是以电为主,并且传动系统从之前的普通双离合变速箱,改为了EHS电混系统,可以对动力进行更精准的分配。
所以说只要电量充足,DM-i车型就会尽量以纯电行驶,即使亏电状态下,也会像一般的HEV车型一样,电机作为辅助,最大程度降低油耗。秦PLUS DM-i的亏电油耗低至3.8L/100km,就算身为中型SUV的唐DM-i,亏电油耗也只有5L多,所以就算充电不方便的用户,也可以放心购买比亚迪DM-i车型。
除了已经上市的比亚迪DM-i车型,其他不少自主品牌新的混动车型,都还在研发中,或者即将上市的状态。其中离我们最近的应该就是长城的DHT混动了,搭载HEV混动的WEY玛奇朵已经在不久前举办了试驾会,内饰设计都可以看成是小号的WEY摩卡。
动力自然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混动系统由一台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加电动机组成,系统综合功率140kW,最大扭矩370Nm,DHT变速箱为两挡直驱,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并且具备挂挡策略换挡电机补偿。从媒体实际体验来看,新车动力表现还是非常平顺的,并且油耗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当然,长城也是有PHEV插电混动的,应该会在之后推出。
在混动领域,怎么能少得了以发动机技术见长的奇瑞。此前瑞虎8 PLUS PHEV车型就在上海车展中亮相了,据最新报道,新车将于今年10月正式上市。
动力方面,瑞虎8 PLUS PHEV搭载奇瑞自家的鲲鹏DHT超级混动系统,由1.5T燃油发动机和“前双后单”三电机组成,系统综合功率达到341kW,最大扭矩高达735Nm,整体性能极为强悍,零百加速只要4.9s,同时综合油耗只有1.3L/100km,据称亏电油耗也只有4.9L/100km。
有了前面几个品牌,长安汽车自然不会缺席。今年的重庆车展上,长安发布了蓝鲸iDD混动系统,并表示长安UNI-K将率先搭载。
长安的这套混动系统由蓝鲸1.5T混动专用发动机与电机组合而成,传动系统采用高效率的电驱变速器。同时长安iDD混动系统搭载容量高达30.7kWh的PHEV电池包,使得车辆纯电续航里程达到130km,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100km,百公里加速6秒左右,亏电油耗5L/100km。
最省事的要算是广汽传祺了,直接就把丰田的混动系统拿来为自己所用,其中2.0T发动机是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米勒循环发动机,最大功率140千瓦,最大扭矩320牛·米,最高热效率可达40.23%。再配上丰田THS混动和E-CVT变速箱,使得新车百公里加速仅为6.9秒,综合油耗低至5.5升,实现动力和油耗兼顾。
总结
可以看到,文中这几个自主头部汽车品牌的混动技术都不是噱头,而是真正有着亮眼参数的实用技术,只要新车定价方面比较合理,相信会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不知两田现在是什么心情,我想至少无法像以前一样高枕无忧了。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