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2021年8月3日,中国汽车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重要奠基人、我国清洁汽车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军人、著名汽车专家王秉刚在天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王秉刚于1938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专业。先后担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等重要职务。
王秉刚是我国汽车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的重要奠基人,是我国清洁汽车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军人,为我国汽车试验技术发展以及汽车转型升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高我国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试验水平
早在1965年,由王秉刚率队在新疆、西藏首次完成了我国汽车“三高”试验,即高原(海拔5000米)、高寒(-50℃)与高热试验(45℃)。他领导的试验小组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汽车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体系,自主研发了载重汽车大型底盘测功机与测功拖车,为我国汽车整车试验技术奠定了基础。
随后于1982年至1985年期间,他负责完成我国汽车道路路面谱研究课题,根据海南岛、新疆、东北等地实测道路不平度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中国汽车路面频谱图,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强度设计、振动与平顺性研究、可靠性与寿命试验以及试验场可靠性道路设计等领域。他带领研究小组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出符合中国道路频谱特征的可靠性试验用路面,比国际上主流使用的实际路面拷贝方法更加具有典型性、更加先进,目前仍居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汽车试验场——海南汽车试验场设计及建设,并建立了第一个试验场试验规范,对提高我国汽车试验水平做了重要贡献。
1986年前后,他参加组织了全国汽车质量考核与改进工作,负责完成了“载重汽车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课题,在中国汽车行业首次将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可靠性评价与改进工作中,制定了可靠性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提出改进我国汽车可靠性的系统建议,并做了大量的培训讲课工作,对扭转我国汽车可靠性水平落后的状况做出重要贡献。由他编著的《汽车可靠性工程方法》一书至今仍是我国汽车可靠性技术的重要指导文献。
推动我国清洁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1998年,他开始担任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科技部“清洁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总体组组长,牵头推动我国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直至2009年卸任。
2006年至2016年期间,他分别担任过科技部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项目中方协调人、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三部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等重要职务,主持推动了国家各类专项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作为重要成员参与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等重大战略规划及报告研究编制,贡献巨大。
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机械部与一汽的科技奖若干项;2019年还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
回顾王老与车讯网的交集,不免更让人感念于他引人向上的精神。今年4月份,我们曾对王老有过一次采访。犹记得采访当日,王老站在路口等待着我们,身姿挺拔、精神抖擞,在将近6个小时的拍摄中,王老师耐心的和我们分享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汽车人的坚韧、认真、负责、耐心,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年轻人需要学习的。
采访最后,王老坚定地说:“我还有一定的精力,除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以外,我还会在汽车工业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要继续学习。”这样孜孜不倦的学习、奉献精神也激励着每一位汽车人、媒体人。
最后,再次感谢这位将毕生心血投入到中国汽车工业当中的老人,并向他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