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对于有车一族而言,论养车过程中接触最多的零配件,想必非机油滤清器(以下简称“机滤”)莫属了。不论新司机还是老司机,“机油机滤”这个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尽管如此,很多人对机滤并不够重视,因为看上去可能“不起眼”。然而你知道吗,之所以如今的发动机使用寿命越来越长,机油滤清器(以下简称机滤)功不可没。
1.无机滤的年代
早期的汽车是没有机滤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机油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污染而逐渐失效。这是因为机油除了润滑,还有清净的作用。它会捕获发动机零件磨损下来的碎屑和其他污染物,从而减少发动机的磨损,但是由于没有机油滤清器,机油吸附的大量杂质很快就会使它饱和,从而失去清净作用,润滑和散热效果也会下降。因此,早期的汽车需要频繁更换机油来防止发动机过早磨损。
后来人们在机油泵上加上了一层简单的滤网,这是最早的机油过滤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机油的更换周期。
2.早期的机滤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滤出现在1923年,是由发明家Earnest Sweetland和George H.Greenhalgh设计的,他们在一个铸造容器中装入了一块包裹了多层斜纹布的圆柱形穿孔板,这就是最早的机滤。容器安装在机油泵和发动机润滑管路之间,并在外壳侧面设置了一个观察镜,使人们能够看到滤清器内的机油流动。当机油流量看上去变得很小时,就要考虑更换滤芯了。
早期的机滤均为筒式结构,也叫可换式,是将滤芯及密封圈等元件装入一个金属外壳中,保养时只更换内部的滤芯及密封圈等元件。外壳有的安装在发动机上,有的接在机油管路中。
这种结构的机滤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更换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打开外壳,排放或吸出机油,然后装入新的滤芯,并安装新的密封垫圈,再拧紧盖子。
3.旋装式机滤的问世
直到1954年,维克斯(WIX)发明旋装式机油滤清器,彻底颠覆了机滤的结构,让更换操作得到极大简化。旋装式机滤是一个将金属外壳、滤芯、密封圈、阀门(止回阀、旁通阀)等集成在一起的独立总成,更换时只需拧下整个总成并替换,这令发动机的常规保养操作变得十分便利。旋装式机滤很快成为一个通用的标准,直至今日,大部分车型还在沿用。
除了结构,机滤的过滤材料也在不断改进,先后经历了机织物、废棉、褶皱滤纸的演变,这也为旋装式机滤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最初所采用的机织物由于过滤性能较差,为了达到过滤效果,需要填入较多的滤材,因此早期机滤的体型是比较大的。随着滤材性能和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机滤的过滤效果及使用寿命也不断提升,相应的,机滤的体积也越做越小。
随着机滤的不断完善,发动机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机滤给发动机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在不断提升发动机寿命的同时,确保更精密的部件得以应用,而旋装式机滤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对整个汽车工业而言,这个不起眼的小配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