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说到广州,有人会立刻想到美食。没错,食在广州这句话,绝对不是随便说的,人家的美食确实一流。但是,广州不仅有美食,同样有很多故事。前不久,我借着出差的机会,花费50元,在广州来了个一日游,收获颇丰。
花费如此之低,原因在于;1,没有交通费用,全程骑共享单车;2,没有门票费用,去的几个地方,均为免费参观。这50块钱,仅仅是当天的餐费。
说到门票免费,估计有人能猜出,应该是博物馆、名人故居之类的景点。纵观全国,也就是这类地方往往能做到免费。确实如此。这一天,我参观了南越王宫博物馆、大元帅府、邓氏宗祠、十三行博物馆、西关大屋(詹天佑故居等)。都是历史古迹。事实上,作为游客来到广州,下图中的范围,才是最值得游览的区域,因为它是历史上真正的广州,有价值的景点,值得品尝的美味,都在这一带。
不要以为说到历史,就得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广州其实也是古都。它曾是南越国与南汉国的都城所在地。中国大饭店南侧有座博物馆(下图),那里是南越国第2代皇帝的墓地,盖房子时被发现的。
后来,在广州的市中心,又发现了南越国的王宫遗址,并就地建造了博物馆。此次我的广州旅游第一站,便来到这里。
南越国的出现,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派军队南下,兵分5路,杀进岭南地区,将其变成秦朝领土。这一带原本是许多互不统属的部落的领地,中原人将其统称越人(下图是秦朝领土,比今天的中国小很多)。
没过多久,陈胜吴广起义,中原大乱。管理这一带的地方官心生异念,最终,有个叫赵佗的人,统领局面,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的范围,大概是今天的广东与广西,以及越南的一部分。广州成为南越国的国都——当时叫番禺。
中原结束暴乱,汉朝出现,南越国与西汉建立了藩属关系,有段时间相处的还挺融洽。不过,南越国到了第4代皇帝时,西汉正值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希望南越国降服朝廷,南越国的宰相不答应,他甚至杀掉皇帝,另立新君(也就是第5个皇帝赵建德),汉武帝闻讯派军进攻,南越国从此不复存在。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下图中的绿色部分,是西汉的版图,与秦始皇相比,西汉往西,开拓出好大一片国土,也就是今天的甘肃西部和新疆。
消灭南越国后,汉武帝的军队继续往南进攻。将今天越南的北部和中部,收入囊中。唐朝以后,越南脱离中国,因为唐朝管理这一地区的机构叫安南都护府,故此后将其称为安南国。安南国虽然独立,但始终与中国呈藩属关系。到了清朝,安南国的国王向北京递交申请,要求改名为南越国。当时的皇帝是嘉庆,他觉得历史上的南越国主要是两广地区,所以没答应,赐名越南。
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统治越南的范围并不一致。不过,安南国的范围,其实只是今天越南的北部,中部是另一个国家:占城国。南部则是高棉人(今柬埔寨)的领地。
回归正题——南越国已经消失了2100多年。直到20年前,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考察,发现了许多遗迹,从而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因为,这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中国宫苑实例。
这座博物馆建的非常棒。由3个室内、1个露天构成。第一个室内,里面保护着南越国王宫花园里的一条水渠,大概150米长,由砖石构筑,蜿蜒曲折。
这条水渠建造的很有趣味。有一段来了个急转弯,营造出湍急的水流;还有一段底部铺了许多鹅卵石,营造出粼粼碧波之感。
水渠末端,是个水池,用石块堆砌出高低曲折的堤岸。
展览馆里有张想象图,向人们展示了这条曲流石渠,在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代,可能是这幅情景。
既然这座花园以水景为主,水源必不可少。整个遗址内,有数个水井,其中年代最久的,大概是这口西汉的井吧。
附近没多远,还有口东汉的水井,虽已2000年过去,砖却很完整,犹如昨日砌就。
花园旁边,是昔日南越国的宫殿。通过考古得知,这宫殿前面是一条走廊,后面是一座大殿,面宽30多米。如今用模拟展示,告诉人们这里昔日的状况。
与南越国宫殿遗址几乎重叠着的,是南汉国的宫殿遗址。这俩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年代相差很远,南汉国是唐朝以后出现的一个地方政权,它的首都也是广州。
南汉国的宫殿规模比南越国大,仅仅是1号宫殿,就分为前殿与后殿。
再往后走,还有2号宫殿与3号宫殿。其中,2号宫殿的遗址,用一个大屋顶,很妥善地保护起来。这便是第2个室内。
南汉国的成因,与南越国有几分相似——唐朝结束后,中国陷入混乱,中原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史书上都给它们加了个“后”字),虽然数量多,可寿命短,5个王朝加在一起,也不过53年。最后在后周大将赵匡胤手里画上句号,从此进入了宋朝。中原以外则出现了10个地方小政权,南汉国便是其中之一。它的版图,与南越国比较接近。
有趣的是,南越国与南汉国,都是历经5位皇帝。但南越国历经90多年,而南汉国只有50多年就完蛋了。从下表可以看出,真正在位的4个皇帝,几乎是清一色的昏君。据说,最后一个皇帝特别崇信太监,以至于当时想当官的人,首先得把自己阉割了。赵匡胤的宋军进攻南汉国时,南汉国皇帝试图逃跑,可装满财宝的船,都被太监抢走了。皇帝无奈,只好向宋朝投降。赵匡胤还不错,依旧封爵,让这位亡国之君,总算得以善终。
宋朝灭掉南汉国后,把昔日的宫殿改造成衙署。故今日在南汉国2号宫殿遗址上所看到的地砖,实际上是宋朝的遗存。再往后的明与清,都在这里建有政府机构,所以说,这块土地在历史上,一直是当地的政治中心。
展览馆里,有座考古示意。最上层是清朝,然后往下,一层层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存。比如,清朝、明朝、元朝、宋朝,等等。
最底层,是秦朝的遗存。在1975年,此处发现了造船厂的遗迹,共有3座船台。
博物馆的最后,是座展览馆,这是第3个室内。这组展览馆非常棒,实物很多,都是南越国与南汉国的出土文物,值得仔细观看。它的西侧,是北京路。这一带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之所在。前些年施工时,在这条路上掘出5朝11层的路面,现在被很好地保护着,成为一个街景——被誉为千年古道。
看罢南越国博物馆,下一站,是大元帅府。
从北京路往南骑行,过江湾桥,18分钟后来到大元帅府,这里是孙中山出任大元帅时的官邸,但最早只是个水泥厂而已。
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成为第一任总统,5年后死去,群龙无首,军阀各自为政,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北洋时期。孙中山为了捍卫得之不易的民国,在南方军阀的拥戴下,在广州组建大元帅府,出任大元帅。孙中山的本意是护法,与军阀观念不同。所以,只维持了1年便失败了。
随后几年,孙中山两次杀回广州。第1次被陈炯明破坏,失败而归;第2次取得了苏联的帮助,不仅在广州创建了中华民国政府,还创建了黄埔军校。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一南一北,有2个民国政府。刚开始,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后来由于北伐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归于一统。不过,这些都是孙中山的继任者——蒋介石时代实现的。
大元帅府免费开放,共有2座楼。第2座楼内,恢复了历史原貌。比如,楼上的这间孙中山办公室。
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有个单独的陈列。据说,孙中山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建国大纲》。这是孙中山对新国家的总体构想,基本目标就是民生(民众的生活问题)、民权(人民行使四权)、民族(民族平等)。
办公室旁边,是卧室。里面陈列着孙中山与宋庆龄的蜡像。
孙中山到广州出任大元帅前2年,在日本与22岁的宋庆龄结婚,当时,孙中山49岁。10年之后,孙中山病逝,从此被尊为国父,宋庆龄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母(按习惯,创建政权的领袖夫人可称国母,往后的列宗夫人们就没资格了)。
这里说的“往后”,最著名的,就是宋美龄。在孙中山夫妇卧室旁边的客房里,见到一张宋庆龄与宋美龄的合影,据说就是在这间屋里拍的。
宋美龄在1927年嫁给蒋介石,这时孙中山已经去世2年了。孙中山在世的时候,蒋介石深受器重。尤其是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孙中山躲避在军舰上时,蒋介石始终陪伴。此后,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下图为参谋部办公室)。孙中山在去世的前一年,创办了一文一武两座学校,文为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武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蒋介石就任校长。
看罢大元帅府,骑车往西20分钟,走了大约4公里,在 宝岗附近进入一条很窄的巷子,来到龙诞里2号,这里是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原本是邓家的住宅,邓世昌就出生在这里。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为国尽忠,邓家用朝廷给予的抚恤金,将住宅扩建成祠堂:邓氏宗祠。院内至今保留着一株邓世昌亲手种植的苹婆树。
邓世昌出生在一个茶商家庭,20岁左右考入福州的马尾船政局,毕业后先是在南洋水师,后调至北洋水师。2次前往欧洲接收军舰,并亲自驾船回国。对日作战牺牲后,光绪帝下令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
在黄海海战中,传诵最广的故事,当属邓世昌和他的致远号巡洋舰。关于致远舰当时究竟处于怎样的情况,有没有撞击敌舰的打算,或者是邓世昌是否真的想要撞击松岛舰或吉野舰,我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种无畏的勇气。在他那个年代,中国许多次对外战争中,普遍匮乏的,正是这种勇气。打败后回来为了遮掩,便说人家坚船利炮,咱的大刀长矛没法打。这种借口,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实际上,只要翻翻清朝的洋务运动史,就能明白一些事情——邓世昌时代的中国,已与西方建立了很广泛的贸易往来,比较先进的火器,早就源源不断运进中国。至于西方人才的引入,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致远号上就有外籍船员。
所以说,在战争中,武器是否先进虽然很重要,但与之同等重要的,是操作武器的人,有没有无畏的勇气和娴熟的技术。抗战中,我国远征军围攻腾冲、龙陵与松山,守军均为失去补给的困兽,但他们居然坚守了几个月,直至全军覆没,并給我军造成很大伤亡。类似的例子,同样出现在硫磺岛、塞班岛,美军为此头疼不已,最终只好动用原子弹。
离开邓世昌纪念馆,回到珠江岸边,下一站是十三行博物馆。它位于珠江北岸,骑车借助人民桥再次跨越珠江。这段路程大概3公里,骑行15分钟。
按长度说,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但是,它的流量和航运价值,远胜黄河,仅次于长江。广州市区紧靠着珠江,早些年,这一带有洲头咀码头和大沙头码头,从这里始发的客轮,可直达海口、三亚、厦门、上海。
在人民桥的东侧一带,是历史上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自明朝起,西方的商人便驾船来到广州,与我国通商,到了康熙朝,通商口岸扩大至福建、浙江与江苏。乾隆时期,中外商人之间纠纷不断,拿不到货款的外国商人最初向县太爷投诉,最后告状告到了北京。开始乾隆帝还算公平,后来烦了,便将通商口岸减为1个:广州。从那时开始,外国商人只能在广州交易。而且,交易对象不得自己任意找,只能是官方指定的商家。据说,这种商家最初是13个,故称13行。
自从13行诞生后,外国人来到广州,只能住在13行范围内,不得自寻住所,不得携带家眷,不得进入广州市区,不得学习汉语,不能深入内地,且年底之前必须离开,回不了国也得去澳门,次年春天再回来。此外,外国人有任何事情,都必须与13行联系,不得与官府联系——也就是说,13行不仅是商家,同时具备官方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担当了外交部门的职责。由于是垄断经营,13行的商家获利颇丰,个个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西方人为此恼怒不已,由于中西方观念差距实在太大,最终酿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战争。战后,朝廷取消了13行的垄断,允许自由贸易,并设立了外交部门。13行这段奇葩历史,保存在这座博物馆里。
13行博物馆所在的文化公园北侧600米处,是游客极多的上下九步行街。实际上,步行街最西头的恩宁路+龙津西路,更具游览价值。
在这条街上,不仅有极具岭南特色的骑楼,还有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西关大屋,等等。
在一条小巷里,看到了詹天佑故居。詹天佑先生是我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这间不大的房子,是昔日詹天佑先生的家,詹天佑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詹天佑先生少儿时代,正值我国政府正在开展洋务运动,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就这样,11岁的詹天佑先生,成为了这批留洋儿童中的一员。在美国,他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20岁时获得学士学位并回国。下图是詹天佑先生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尽管在美国学的是铁路专业,回国后的詹天佑先生,却首先被派往福建船政局,7年后才回归本行,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从此,詹天佑先生在铁路上干了30年,直至58岁去世。詹天佑先生历经了清朝与民国,清朝时,他不仅是铁路上的总工程师,同时还是身居二品的邮传部官员;民国时,他依旧是总工程师,同时在交通部任职,后来又创建了中华工程师会并任会长。说到詹天佑先生,可能有人会想到京张铁路与人字形铁路,实际上,詹天佑先生参与修建了多项工程,比如滦河大桥、唐山铁路、 京津铁路、萍醴铁路,等等。詹天佑先生还为我国使用世界标准轨距,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在我国推广使用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车钩(詹氏车钩),为了避免人们误会,詹天佑先生特意为该车钩起中文名郑氏车钩(有资料说是姜氏车钩,下图为詹天佑先生一家合影)。
沿着恩宁路+龙津西路走下去,几分钟便来到西关大屋社区。如同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上海石库门一样,广州当地极富特色的民居,便是这一带的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独栋的民宅,通常会有高大的门楼,往里去,分别是客厅、长辈居室、饭厅等2、3进屋舍,构成一条轴线,轴线两侧,还会有书房、客房、院落之类的建筑。
不过,特别正宗的西关大屋,完整无缺保存到今天的,数量不是很多。下图中的这座建筑,虽然不是典型的西关大屋,但颇有价值。因为,它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蒋光鼐将军。蒋光鼐在1931年成为陆军上将,次年,日本在上海挑衅,身为19路军总指挥的蒋光鼐,与军长蔡廷锴一起,指挥部队抗击日寇,这便是著名的“—·二八”淞沪抗战。战后,蒋光鼐率军驻扎福建,与共产党关系甚好,此时,数位不认同蒋介石政策的官员,在福建另立山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但不久被蒋介石瓦解,19路军从此消失。几年后,全面抗战开始,蒋光鼐虽然回到军中任职,但其实是闲置。1949年后,蒋光鼐留在大陆,文革期间迫害致死。
蒋光鼐有两处故居,保护得都不错。另一处在他的家乡,距广州不远的东莞市虎门镇。蒋光鼐一生中的最大辉煌,是指挥“—·二八”淞沪抗战,战后,在广州东郊,建有一座19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下图为3年前去广州旅游时所拍)。
在西关大屋社区附近,还有一座院落,门前挂着李小龙祖居的牌子,但没有开门。据说,此处是李小龙的父亲居住过的地方。其实,在广东顺德,还有一处李小龙祖居,因为李小龙的祖籍是顺德。当然,他本人出生在美国,虽然名气极大,但33岁时意外辞世。
事实上,西关这一带,是我每次来广州的必到之地。因为我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广州。比如,一大早坐在畔溪酒家,喝一顿极为正宗的粤式早茶,实乃享受至极。
中国四大菜系中,我最喜欢的是粤菜。主要是喜欢它的鲜美与精致。如今喜欢辣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我的家乡北京,原本是一座以鲁菜为主的城市,这些年也改成了以川菜为主。川菜极富特色,也是非常棒的美味,只是不太适合我,在重口味与清淡之间,我喜欢后者。
除了口味差异,与其它地区相比,广州的物价很亲民。即使是泮溪酒楼之类的大酒楼,大堂茶位费也不过6块钱而已,如果早上一开门就去(7点),喝到8点半结账,只需3块钱。而在许多地方,喝茶早已变成昂贵的消费。
不过,这3张美食照片是上次与家人在广州时所拍。本次旅游是单人,虽然很想吃,可1个人实在吞不下这么多点心与烧鹅。只好以游览古迹为主。美食嘛,留给下次再与家人来广州度假吧。
广州除了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还有很棒的手信,值得买一些带回家。最著名的,是上下九步行街的2家点心店。其中之一是莲香楼,货真价实的百年老店,双黄月饼、莲蓉酥,好吃极了,非常值得买。
莲香楼的斜对面是陶陶居,也是百年老店,同样有许多美味点心。当然,在这两家店里,同样可以喝茶、吃些粤式茶点。
有人出门旅游,总喜欢看攻略,或者希望当地朋友带着找美食。我认为,在广州大可不必。广州人不仅会吃、更十分讲究吃。在老街区里的大小餐馆,如果没让顾客满意,估计也生存不了多久。所以,每次在广州沿街走时,随意进一家小店吃喝即可,很少能遇到感觉不好的。
比如这次,当我骑车走到半途时,看到一家很精致的小店,停下来,7块钱要了一碗云吞粉,味道很鲜美。
后来,又经过一家专卖煲汤的小店,16元卖了一碗店家推荐的汤,那味道,实在一流。一边喝一边观察,进进出出的,都是周边的街坊。
广州的餐饮业十分发达,价格很公道。与北京相比,广州的物价更为厚道,也更为便宜,当然,北京又比上海便宜些。
广州餐饮业的发达,同时还体现在服务。作为一个北京人,我觉得,广州餐饮业的服务,比北京强。那里的服务员,干活时多数都很专注,很细心地照料着客人。比如,一壶茶喝完,不用像北京那样高声大喊:加水。只需将壶盖抬起,服务员自会跑过来添加。
就这样,跑了一天,最后一站,来到沙面——这是每次来广州我的落脚点。很喜欢住在这里,因为它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北边是喧哗的上下九,西边是海鲜众多的黄沙,南面则是静静的珠江。一座百年欧式建筑改成了咖啡馆,坐在花园里,一杯27元的咖啡,带给我休憩、带给我享受。也是今天的最后一次消费(7+16+27=50元)。
这一天,看了诸多历史遗迹,跑的路并不多,收获却不小。广州是座很亲民的城市,能让你舒舒服服地四处逛逛。与北京相比,原汁原味的广州基本上还存在。它虽然没有太多追求庞大、追求体面的建筑,但很多时候,在这里能找到一种亲切感。而在我的家乡北京,这种感觉相对少一些。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