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是一款许多人非常熟悉的车。或许是因为太熟悉,进入21世纪的16年来,我几乎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上周,由于一个巧合,在川西的阿坝州与甘孜州,驾驶着新款捷达,跑了1200公里,这才发现,自认为十分熟悉,其实已经变得有些陌生。
捷达于1991年进入我国,已经26年,我与它接触,自1997年开始,持续4年左右,历经过2辆——前期是最普通的捷达,后期那辆车,虽然外形依旧,排量依旧,但每个汽缸的进、排气门多达5个,动力十分强劲,不仅是起步时的提速特别快,中段加速一样很猛,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每次在山区驾驶它,都得悠着点儿,以防速度过大,冲出路面。
如今许多人喜欢SUV,尽管是城市型,不是真正的越野车,但凭着底盘升高,在烂路面前比轿车有优势。据说当年的捷达在国产时,为了适应中国路况,底盘同样进行了升高,也就是说,它在烂路面前的功夫,与今天众多城市SUV,差别不大。在一家滑雪场,我亲眼目睹,有人开着捷达,顺着滑雪道,一脚油门窜到山顶,虽是夏季,但坡度较陡、滑道上全是野草与碎石,驾车而上有相当的难度,即使是SUV,也不见得一定如愿。
夸了半天,但昔日的捷达,毕竟已有近30年的历史,方方正正的造型,在20世纪80年代很流行,搁在今天,实在难入主流。3年前,一汽-大众推出新捷达,外观改为圆润,跟上了潮流的变化。2016年12月,新捷达中期改款,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便是这款车。我此次体验的,正是它。
2017款捷达外观变化较大
与新捷达相比,2017款捷达的前脸变化较大,比如中网、前照灯、前雾灯,等等。此外还增加了一些镀铬饰条。
捷达车长约4.5米,轴距约2.6米,动力1.4与1.5升——这是一款紧凑型三厢轿车。这个级别的车,在我国特别受欢迎、销量很大,仅仅是同门兄弟,便有宝来、速腾、朗逸、明锐、凌渡,等等,至于其它厂家的同级车,就更多了。在众多竞品当中,捷达的特点是经济——虽然都是紧凑型车,既有20多万元的奔驰A级与宝马1系,也有不足5万元的海马M3,单就外来品牌而言,紧凑型轿车的价格,主要集中在10-18万元之间。捷达1.4入门7.99万元,1.5入门8.56万元,自动挡入门9.56万元,通常来说,车价乘以1.12,是上牌之后的最终花费——由此可见,捷达算得上物美价廉。
捷达的内饰由朴素变为精致——内饰材质很出色
虽然2016年推出的新捷达就已经将昔日的朴素彻底更改,但这次改款之后的2017款捷达,依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感觉的由来,源自于中控台上的显示屏、精致的出风口以及镀铬饰条。
设计的进步,材质的进步,将捷达车内的品质氛围,提升了许多。10年前、20年前的捷达,有很多依旧完好地跑在路上,将其与2017款捷达对比,差异实在太大——昔日的朴素甚至简陋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精致。
按理说,在紧凑型轿车阵营中,七八万块钱主要是自主品牌的领地,外来品牌虽偶有涉足,但必然会以严格控制成本为代价。观察捷达内饰的诸多细节之后,也许会有许多人与我一样,得出“很出色”的结论——内饰的变化,我认为是新捷达最精彩之处,亦可称为最大看点。
捷达的储物空间——人性化设计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年捷达前排座之间、手刹的后面,空空如也,如果希望有个空间,放些零钱、通行卡、卡片相机、手机之类的小件物品,唯有到汽车装饰商店买个储物盒装上。如今的捷达早已将这个问题解决,方向盘左下方、中控台下方、手刹后端,多个储物空间的设计,显得非常人性化。不仅如此,手刹旁边,还专门设计了安放通行卡的卡槽。
至于中央储物盒,虽然容积不大,但位置较高且靠前,正好起到支撑手臂的作用(入门级车型未配备)。
4个车门的内饰板上,均有容积较大的储物槽。
汇总一下捷达的配置——舒适版最值得考虑
7.99万元的入门级捷达配置情况主要是:刹车防抱死与制动力分配、后视镜加热、座椅高低可调、方向盘上下调、儿童座椅接口、电子防盗、遥控钥匙、正面双气囊、前排安全带爆燃预紧、单碟CD+SD卡插槽+USB接口、手动空调、四门电窗、电动后视镜。上述配置也可以称为新捷达的标准配置,没什么可“炫”的成分,但很务实,比如后视镜加热,我多次在评车稿件里提到过它,因为,在雨天中,它是很有效的安全设备。可惜,某些品牌的车,即使到了30万元,也未配备。
随着价格不同,其它安全配置与享受配置,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比如:车身稳定控制、胎压监测、倒车雷达、巡航定速、自动雨刮器、自动车灯、自动空调、座椅加热、天窗、皮质座椅,等等。
捷达配置的差异,分化出时尚、舒适、豪华、运动4个版本。时尚版追求经济实惠,舒适版的配置较为周全,因为这个版本增加了车身稳定控制、胎压监测、倒车雷达、天窗,等等。如果打算购买捷达,我觉得舒适版挺不错,前提是预算足够,时尚版的配置比舒适版少,但价格也低了不少。
至于豪华版,主要是增加了真皮方向盘、方向盘控制键、自动车灯、转弯辅助灯、自动雨刷,此外还增加了气囊的数量。
我试驾的就是豪华版,虽然它的发动机、变速器、悬架等主要部件,与时尚版、舒适版完全相同,但配置上的增加,确实带来了享受感。前不久,在今日头条上回答了一个低配车型与高配车型如何选择的提问。我的观点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选择配置较高的版本,自然会带来诸多便利与享受。那种所谓入门级车型最划算的说法,恐怕有些偏激。就拿这次试驾的车来说,皮质方向盘的手感,远远胜过入门级车型的普通方向盘。
配置高一些,也不见得全部是为了享受。比如,豪华版配备的自动车灯与转向辅助灯,主要是对安全有利。这次试驾时,每当进入隧道,车灯会自动亮起,我想,这功能很适合那些过隧道不愿意开灯的人——别忘了,此时的车灯,不光起到照明作用,更是为了起到提示作用,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
看看捷达的空间——后排座空间很好
每次观察车内空间,我主要看后排——大多数车的前排空间不会有什么不妥。捷达后排宽1375毫米,椅面到天花板高940毫米,第5人座位伸腿空间最窄处260毫米。车内纵向长度(油门踏板至后排座前缘)1490毫米。与同级车相比,上述数字较有优势,也就是说,捷达后排座空间不错——我手头有份前几年测量朗逸时的数据,后排宽1365毫米,高900毫米,伸腿空间最窄处170毫米,车内纵向长1450毫米。
行李仓方面,进深1050毫米,宽1010毫米,高560毫米,容积442升。如果依旧与朗逸对比,后者上述4个数据分别为:进深1100毫米、宽1050毫米、高510毫米,容积478升。不过,捷达在这方面有个不足,它的后排座不能折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用价值。
行李仓地板下面,是备胎仓,不仅有全尺寸备胎(舒适型往上车型是非全尺寸备胎),还有两个较大的储物盒,可以放置灭火器等物品,至于工具与三角板,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捷达的动力——油耗成绩不错
新捷达的动力主要是1.4升与1.5升,此外还有一款车的动力是1.4T(运动版)。按照厂家测试数据,1.4车型最高时速181千米,1.4车型185千米。加速性能方面,0-100千米所需时间,1.4车型是11.9秒,1.5手动10.8秒,1.5自动12.5秒。至于唯一的一款1.4T,则为8.7秒。
1.4车型全部为手动变速器,1.5车型分为5速手动与6速自动两种变速器。
轮胎方面,入门级车型装备175毫米宽的14吋胎(175/70R14),配钢制轮圈;其余各款均为185毫米宽的15吋胎(185/60R15),配铝合金轮圈;如果车主愿意,还可以选装195毫米宽的16吋胎(195/55R16),但备胎均为14吋胎。
按照厂家数据,1.4车型油耗5.9升,1.5油耗5.7升。我此次试驾的是1.5自动,依靠加油量测算,加满一箱油(50升)跑了850公里,折合百公里油耗5.88升。可见,捷达油耗成绩不错(另一个因素是路况好,不堵车)。
油耗成绩比较理想,与变速器效率密切相关。时速80公里时,发动机转速约为1500转;时速120公里时,发动机转速约为2400转。
最后谈谈驾驶的感受——依旧沉稳
接触大众车20年,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行驶中的沉稳感。不过,并非所有大众车都是如此,08年某车改款上市,试驾时得到的是一种轻松感,与凯美瑞较为接近。这里需要说明2点:其一,这种感受仅限于主观,并无数据支撑;其二,两种感受虽相差较大,但我认为并无是非之分,如果您喜欢其中的某一个,充其量是各有所好而已。
此次试驾捷达,我感觉它与昔日一样,依旧沉稳。这是观察外观、内饰、配置时,得到一大堆陌生之后,唯一找到的熟悉。
更多的驾驶感受,我想放在后续的游记中,继续为您讲述。在这儿只想总结一下:作为一款知名度很高的车,寻找瑕疵的话,照样能找出一大堆,比如不是独立悬架,比如后制动是鼓式,等等。不过,忽略价格单纯比技术,似乎有点儿耍流氓的嫌疑。捷达、宝来与速腾,在它的故乡是爷爷、儿子和孙子,在我国则是三代同堂。毕竟,我国人均收入与物价相比,还十分落后,需要有不同档次的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如果厂家把每款车都做得面面俱到,就会失去差异化,就会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我想,新款捷达存在的意义,正是如此。
凭心而论,它的内饰与价格相比,显得有些超值;它的配置不算很炫,但每一样都很实用;它的动力没有带T,但油耗很不错;它的价格比较占优势,尤其适合注重经济实惠的人群。
下期预告:《星爷爱旅游》之驾驶新款捷达,走进民国西康——从成都出发,翻越4座超过4000米的高山,探访318国道上的新都桥,深山之中的藏寨与羌居。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