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星爷说车
浏览量 1亿 粉丝 753w
关注

宁古塔与威虎山 黑龙江省自驾游故事之二

2017-02-14

  只要讲到清朝故事,时不时就会蹦出一句:流放宁古塔——这座塔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几乎都看过《智取威虎山》——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威虎山呢?其实,这俩地方都在黑龙江省的海林市,从哈尔滨开车过去,只需4个小时。

  上篇说到,在阿城看罢金上京之后,驾车沿绥满高速公路继续往东,直奔海林市。这条公路的最东端是绥芬河,最西端是满洲里,故称绥满高速。公路旁边,是一条铁路。俄国霸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之后,修建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铁路,为了节约里程,更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占领整个东三省,与我国商议,将铁路横穿黑龙江省,史称东清铁路。关于它,张学良时代曾有过一段悲壮且遗憾的故事,具体内容待会儿再表。

  当我走在这条公路上时,路况很好,车辆稀少。将时速稳在120公里,发动机转速接近2600转——就2017年来说,这个转速并不值得夸耀,最近几个月试驾的车里,有好几款已经做到了2400转——转速越低排放越低,这是汽车厂家必须追求的,否则到了2020年,麻烦就大了。眼下,小排量增压机逐渐增多,与其说是厂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动力的追求,倒不如说是为了降低排放。对此,我的观点是,只要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放能够达标,我就绝不会考虑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之下,自然吸气发动机开起来更舒服。有人认为增压机动力强劲,这么说自然有道理,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表现也很不错——至少这辆科鲁兹是这样。

  从阿城到海林之间,最出名的地方是亚布力。因为它有规模庞大的滑雪场。早期北京人想滑雪,就得到吉林的北大湖或黑龙江的玉泉,亚布力修建滑雪场之后,占了上风。再往后,北京郊区也能滑雪了,虽然小但距离近,价格便宜,挺有优势。过亚布力不久,进入牡丹江地界,我的目的地是海林,它是牡丹江下面的一个市,距离牡丹江很近。

  刚进入牡丹江地界,公路上的冰雪增多,交管部门采取了流量控制——每隔一段时间才放行一次,且只有一条车道,前面有车压住速度。这样的做法,我在云南也遇到过。每当天气恶劣,出现连环追尾,有人便诘问交管部门为何不封路。事实上,有些时候一味封路恐怕不是什么上策。您这儿把高速公路关闭了,车辆们就会沿着国道走,国道的宽度与弯道,都输给高速,耽搁时间不说,反而更容易酿出祸端。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控制流量更高明。

  进入海林市区,天已黑透,一片灯火,却没看见几辆车。正走着,忽地看见有2位行人,在车行道里散步。类似情况,在全国各地均能看到,虽然很不理解,但也并不为奇。我觉得,至少在这种路面湿滑的情况下,行人还是走在人行道为好,万一汽车没刹住,把您撞了,即使会赔偿,可皮肉之苦还得您自己承受。

  天黑黝黝,其实才5点多,搁在北京,不少人还没下班呢——冬季在黑龙江旅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就是因为下午4点半日落,日照时间短,天黑后无法旅游,只能回旅馆睡觉。当然,当地人很会消遣,餐馆里座无虚席,一片喧闹,烟雾腾腾。估计屋里PM2.5的数值,即使在北京污染最严重的时候,也无法与之媲美。

  次日早上,出海林市往南,沿着一条很棒的公路,行驶34公里,来到宁古村。这条路原来叫什么我忘了,现在叫海长旅游公路,去年刚刚修建的。海是海林,长是长汀,长汀镇里有个双峰林场,因积雪多而出名,人们将其称作雪乡。开始的时候,雪乡游人不多,在林场工人的家庭旅馆住上几天,还挺有趣,尤其是可以往西徒步穿越张广财岭,到山那边的东升林场,再搭车回哈尔滨。后来听说雪乡收门票了,客栈也越来越高级,而且经常人满为患,我就再也没去过。

  进入宁古村之前,首先来到村子东侧大约一两公里处,这里有座小山,叫宁古台。关于宁古塔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与此山有关,是从宁古台演变成的宁古塔。另一种观点认为宁古是满语“6”的意思,塔是“个”的意思,也就是说,宁古塔其实是满族话,意思是“6个”。

  不管怎么说,宁古塔其实没有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儿。这座宁古台现在来看,并无建筑遗存,唯有文物保护的牌子。

  宁古台的北侧有条河,东侧有一片树林,据说它叫觉罗,是努尔哈赤祖上的龙兴之地。关于这个说法,我一直很疑惑,努尔哈赤祖上究竟怎样,有多种说法,大都含糊不清,仅从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一些言论来看,他们的祖上很可能根本不是女真,而是从其它某个地方迁移过来的。这个话题太沉重,姑且放在一边,眼下是冬季,一片冰雪,若是夏季前来,尤其是春夏之交的时候,此地一片花海,挺漂亮。

  宁古村内,有一片保护起来的空地,它是昔日宁古塔将军的驻地。清朝初期时的宁古塔,管辖范围很大,从哈尔滨开始,往东,一直到日本海、库页岛,全是这位将军的地盘。可后来,无论是宁古塔将军的管辖区域,还是黑龙江将军的管辖区域,有很大一部分,都割让给了俄国。清朝后期,来华的西方国家,大致上可以分成3类,有些是一心一意地做生意,有些是为了传教,还有一些,暗藏着领土野心。排在第1位的,当属俄国,其后是德国与日本。它们仨当中,俄国霸占领土最多,德国与日本来的比较晚,前者找来找去,最后找了个山东。后者则跟已经占领东北的俄国打了一仗,以阵亡8万余人为代价获胜,不仅把俄国租借的旅顺与大连继承了,还把铁路抢了过来,并可以沿铁路驻军(这就是关东军的由来)。

  有人特别崇拜俄罗斯,动辄高呼“战斗的民族”。恰恰是这个“战斗民族”,在中国展开过无数次战斗,霸占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屠杀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而且,它跟日本一样,从没道歉过。

  不过,俄国之所以顺利霸占我国领土,与皇帝有关——他们成为全国统治者之后,将其民族发祥地视作禁区,不许汉人前往,整个东北由数位将军把持,比如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等等。因此,黑龙江南北、兴安岭内外,地广人稀,走几天都看不见人影。俄国军队来了,自然很容易就霸占了。清朝皇帝这才醒悟,逐渐放宽限制,允许汉人越过山海关。闯关东一词,由此诞生。事实上,东北地区的汉人,祖籍大都是河北人、山东人。至于东北变成3个省,则是在清朝快要结束时才出现: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也就是说,今天的许多省,在清朝并不是省,清朝全国只有18个省——这就是为什么北京故宫太和殿前,要摆着18个鼎。末代皇帝溥仪跑到东北,给日本人当傀儡时,模仿祖上,在东北也设置了18个省,1945年抗战胜利,压缩成9个,至于恢复成东三省,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儿。

  听说,有人在学者中做过一次调查:假如可以选择,你最愿意生活在哪个王朝?选择宋朝的,占比很高。学者们推崇宋朝,绝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达、物价低廉。更主要的,是宋朝言论自由。据说,中国言论比较自由的王朝,除了宋,还有好几个,但言论最不自由的王朝,首推大清。纵观2000年集权史,文字狱、因言获罪最严重的,就是爱新觉罗当权的时代。不知道哪句话没说对,轻则流放,重则砍头。而这流放,最出名的,就是宁古塔。

  中国文官历来有一种责任感,皇帝做的不对,文官们往往就会站出来,据理力争。比如明朝,万历帝宠爱郑贵妃,想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百官根据“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集体抗议,皇帝不占理,便来了个惹不起、躲得起。最终演变成30年不上朝。可在清朝,集权达到巅峰,文官们为自身安全,不敢轻言政务,只好研究历史,由此诞生了“考据学”。因为做这个相对安全些,可以尽最大可能不被砍头、不被流放到宁古塔。

  尽管后来有学者提出清朝盛行研究古书,并非文字狱,而是当时的风气使然,但不管怎么说,清朝统治者的专横,达到了一定境界。因言获罪被流放到宁古塔、悲惨地度过余生的人,不在少数——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统治阶层的盛世,与民众没什么关系。

  今天的宁古塔,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子,房屋很整齐,品质看上去也都很不错。村中有个院落,门前写着宁古塔展览,但不是正规的展览馆,仅仅是个农家院,我到的时候,门锁着,没能进去看。事实上,宁古塔将军的驻地有2个,前期是在这里,后期挪到了距此35公里的宁安,那里是渤海国龙泉府的故址。

  在各类“戏说”电视剧中,宁古塔不仅不悲哀,有时甚至有欢喜的成分。如果真的置身当时,从中原流放到宁古塔,凄惨、悲凉、绝望,恐怕是必然的。绝对独裁的基础是绝对的权利,既然有这样的权利,自然为所欲为,草菅人命。从这个角度说,宁古塔所记录的,是清朝皇帝的耻辱。

  回到海林市区,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儿,是去市区东部,拜谒杨子荣墓,参观杨子荣纪念馆。

  1952年,退伍军人曲波,将自己在牡丹江一带剿匪的经历,写成小说《林海雪原》。1958年,上海京剧团将小说中的一段故事,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到了文化大革命时,这部京剧又被改为交响乐伴奏,在江青扶植下,与《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奇袭白虎团》,并称8大革命样板戏,风行全国。事实上,即使到了21世纪,曲波先生的作品,依旧被重视,比如,2014年的电影《智取威虎山》,2015年的连续剧《林海雪原》。

  虽然很出名,但剧中的杨子荣究竟是谁,却稀里糊涂。直到1969年,周恩来总理邀请外宾看戏,人家刨根问底,周总理下令彻查。到了1973年,终于水落石出——杨子荣本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确认这一事实的,源自一张部队合影,曲波先生将其送往日本,把百余人中的杨子荣单独放大,得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这是杨子荣唯一的照片。

  杨子荣12岁闯关东,在丹东、鞍山做了10多年的苦力,1943年回到山东,1945年在家乡参加八路军。不久,所在的部队调往东北,在牡丹江一带剿匪。杨子荣年龄大、阅历丰富的优势很快凸显——在围攻一座村庄时,土匪的工事坚固、火力很猛,解放军数次攻击都没能奏效,杨子荣单人潜入村中劝降,大获全胜,村内400多土匪,全部缴械投降。

  凭着战功,入伍时仅为炊事员的杨子荣,升任侦察排长。整个1946年,杨子荣所在部队,一直在牡丹江剿匪,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后来的人们都对他化妆进入威虎山,生擒土匪座山雕津津乐道,可实际上,智取威虎山仅仅是一场小规模战斗——解放军这边,是杨子荣及5位战友;土匪那边,是座山雕及手下的25个土匪。

  智取威虎山后不久,杨子荣带队继续追踪其它土匪。一天早上,他们摸到一伙土匪居住的棚子前,杨子荣踹开房门,喝令投降。土匪举枪对抗,杨子荣随即扣动扳机,遗憾的是,枪没能打响,可能是机械故障,也可能是冻住了,土匪的枪却响了,杨子荣中弹牺牲。战友们围攻过来,冲着棚子一通猛扫,里面的8个土匪,6死1伤,唯有第一个向杨子荣开枪的那个土匪逃脱了。这人叫孟同春,当地人,逃脱之后,回到村子,直到1969年,才向政府坦白了罪行,最后,在1989年因病死去,死时正好80岁。

  毫无疑问,对于孟同春的处理是从宽的。但我没弄明白的一件事是,资料里说当时判处孟同春有期徒刑8年,究竟是建国后判的(毕竟做过土匪),还是1969年孟同春坦白这件事之后判的。

  刚才说到,尽管杨子荣享誉全国,可人们并不知道他是谁。直到周恩来总理下令,才在山东的胶东一带,开始寻找,据说,此前也曾在胶东地区寻找过,但没有找到——杨子荣所在的部队,是从胶东调到牡丹江的,所以,杨子荣应该是胶东人。

  经过一番查找,终于在牟平县找到了。主要是因为杨子荣参军时,没有填写本名杨宗贵,而是写的化名,据说这个化名是他当年闯关东时用的。杨宗贵为何不用本名,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但因此带来的麻烦,确实不少。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杨家被取消了军属待遇,直到1957年,杨宗贵的家人才收到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恢复了军属待遇。

  被确认为“失踪”后1年,在1958年,杨宗贵的家人又收到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5年后,杨宗贵就是样板戏里的杨子荣,这一喜讯才传到杨家,而此时,杨宗贵的母亲已在7年前去世。

  英雄的身世虽然很晚才确认,但并没有妨碍对英雄的纪念。杨子荣去世后,军方在海林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日后,又改葬到市区东部的一座山上。

  墓地内共有4座墓碑。杨子荣的墓在首位,其余3位,第1位是孙大德,他一直与杨子荣并肩作战,《智取威虎山》出名后,他作为亲历者,多次被邀请作报告,但因报告内容与革命样板戏内容不符,受到迫害,含冤去世。第2位是马路天,他的籍贯与生辰均不知,与杨子荣同年同月牺牲,并一同安葬。第3位是同部队的战友高波,他是押运火车时,遇土匪袭击牺牲的。

  4位烈士墓地的位置很棒,墓区大门前的街道,笔直地伸向市区,站在烈士陵园,整个海林市区尽收眼底。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问,牡丹江怎么会有那么多土匪呢?事实上,整个东北土匪并不稀缺,张作霖不也是土匪出身吗?张学良其实就是个匪二代。有意思的是,抗战胜利后,民国将东北的土匪进行了收编,并授予了军衔。

  下面这张图,是当时牡丹江一带土匪所在地的示意。图中所标注的,都是拥有数千人的土匪团伙,像座山雕那样的小股土匪,没有出现在这张图中。

  东北的北部在当时称为北满(与南满相对应),大致上包括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牡丹江(当时叫绥宁)5个省以及哈尔滨特别市。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都希望获得对北满的控制权,收编那些土匪的目的也正是如此。据说,仅查明番号的土匪就有13万人,而共产党的部队只有2万人。整个北满地区大部分县城都在土匪的控制下,他们的策略是先参加八路军,然后再反水投奔民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从山东解放区调派信得过的部队前往东北剿匪。

  虽说是土匪,但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历过抗战,战斗经验及武器装备,有时甚至超越正规军。

  尽管如此,从山东调来的军队,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到了1946年年底,大股土匪基本被扫清,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这是其中的4名匪首,都是被活捉的。其中,谢文东和李华堂都是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属下3个团3600人,张雨新个集团军参谋长,属下2个团2000多人。看来,土匪们大都是军衔高,军队规模不大。

  故事讲完,接下来该实地去探访了。

       离开海林市区,沿着绥满公路往东北方向驶去,大概走了20公里之后,在一个叫三合村的地方,右转,进入三横干道。这条路估计就是个乡道,之所以叫三横,三是三合村,横是横道河子,横道河子依旧位于绥满公路上,也就是说,这条三横干道实际上兜了一圈(下图红线为行车路线)。

  刚一踏上三横干道,立刻感受到了压力——这条路看来车辆稀少,路上全是冰雪,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还比较厚,行车颇为不易。

  走了一阵,路边出现了一块石头,刻着“威虎山讲武堂”。

  进去看,里面有些房屋,但不见人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地方。

  回到三横干道上,继续往前,几公里之后,出现一个村落,居然是夹皮沟。看过《智取威虎山》的人,大概不会忘记剧中有个夹皮沟。剧中说这个夹皮沟是个挺热闹的小镇,且有火车。但眼前这个夹皮沟建筑很新,且没看见铁轨,估计不是历史上早就有的村落,而是林场新建的一个居民点。

  驶过夹皮沟没多久,出现一个路口,右转进去,是前往威虎厅的路。

  这条路的宽度还不错,就是积雪较厚,且略有上坡,这是非常容易打滑的地形。不过,运气还不错,我顺利地走了过去。

  越往里走,林子越密。曲波先生给自己的小说起名《林海雪原》,真是太恰如其分、太形象了。

  看介绍,说杨子荣当时在这里抓住的座山雕。“座山雕”真名叫张乐山,山东人,来到牡丹江后,15岁便入职成了土匪,被杨子荣逮住时,已经60多了,干了一辈子。日本人在东北时几次想抓他,但始终没成功,最后将其招安。至于杨子荣抓座山雕,也没像《智取威虎山》那么复杂,当时杨子荣带着5个兵,化妆成土匪,到处打探,与座山雕的手下联系上了,表示要入伙,于是来到座山雕住的地方,就把座山雕抓住了。没费一枪一弹,也没有百鸡宴。

  不过,在不同的回忆录里,杨子荣抓座山雕的过程,有不同的版本。但性质一样,都比小说简单。也难怪,如果小说照实记录,精彩就没了。

  回到公路上,沿着三横干道继续往北,接下来是个林场。

  林场东侧几公里的地方,有个阳光村。1947年2月,杨子荣就是在这一带牺牲的。

  从林场往西北方向,10多公里之后,是成为旅游景点的威虎山,也叫威虎山主景区。

  这个景区看上去挺正规,环境不错。

  进入景区的地方,是山中的一片平地,很开阔,沿路有许多农家院。

  眼下是冬季,游客稀少,估计夏季时,这里应该挺热闹。

  沿着一条山谷往里走,沟口有个猛禽的塑像,不知是不是暗指座山雕。

  附近还有座解放军骑马的雕像,让我想起《智取威虎山》里,“打虎上山”的那段精彩唱词: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前些年在歌厅还经常听到有人唱这段儿,第一句最末的“汉”字,没点儿功夫的人,根本唱不出来,音调越来越高不说,拐弯儿还特多,一口气不上来,能把自己噎死。

  越往深处走,路上的积雪越厚,其中有很长的一段,处于山高林密的包围中。此时天气忽然阴沉下来,狂风大作,雪花四散。那阵势,与小说中的“打虎上山”极为相似。这样的天气肯定不是天天如此,能让我遇到,体会一下书中的意境,也算是收获。话虽如此,当时的我其实很警惕,因为路在不断爬升,走到第18公里时,已经爬升了大约500米。科鲁兹是前轮驱动的车,在冰雪路面上上坡,前轮负载降低,很容易出现打滑,从而无法爬坡——前些年著名的汉兰达爬坡事件,就是这个原因。而此时的我是单人单车,一旦爬坡失败,再起步极为困难,即便是掉头原路返回同样很难,搞不好还有滑入路旁沟渠的可能。所以,我只能尽量保持车速——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车速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一旦车速降低,很快就会失去速度,从而被迫停车。这个经验,来源于多次实践。前驱车在冰雪上坡路面前,行车比较不易,即使是非常缓的小坡,往往也会无法起步,我曾有过20米的路程,走了2个小时的经历。当然,保持多大的速度,得视当时的情况而定。像下面这张图中所展示的情况,当时我是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遇缓慢的弯道,降到40公里或30公里。如此冰雪,这个车速其实是有危险的,但为了维持行驶,只能冒险。由于路面不平,遇车辙、积雪、坑洼等,车子很可能侧滑,速度大则会导致侧滑加剧,补救措施是修轮,即通过合理的打轮,消除侧滑。

  运气还算不错,通过一番努力,驾车来到景区公路的最高点。

  山顶处有一个窝棚,这种窝棚在林海雪原里很常见,估计座山雕当时住的窝棚也是如此。

  厚厚的积雪覆盖,再加上燃烧着木柴,棚内温暖如春,但我没敢在棚内掏出相机,因为温差太大,镜头肯定起雾。

  窝棚里是景区管理人员,据他们介绍,这一带并无杨子荣的遗迹,主要是山野旅游,其中最好玩的是穿越,因为此处距离横道河子不远,那里是我刚才说过的绥满公路(301国道),春夏秋三季来此徒步穿越,里程不算多,并不辛苦,但景色怡人,是个很好的旅游项目。

  离开威虎山主景区,下一站前往横道河子。

       继续在林海中穿越,前往横道河子。那里是我此行的最后一站。事后回想,在这一带山中,全天只遇到了4辆车,且都在前半程,威虎山主景区以后,一辆车也没遇到,人烟更是稀少。

  将横道河子定为最后一站,不仅是因为这里有上高速的入口,同时是因为这里有中东铁路的历史建筑,一举两得。本游记上篇讲述哈尔滨时,曾谈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起源,是由于修建中东铁路。甲午战争中,我国彻底战败,在最初签订的条约里,不仅割让台湾,还得割让辽东半岛,后来在俄国、德国、法国的干涉下,日本放弃辽东,俄国以功自居,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在这份条约中,中国同意俄国在我国领土上修建铁路,名为“大清东省铁路”,民国时代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俄国人刚把这条铁路线建好,日本人就来报仇了(几年前被迫放弃辽东的仇),这就是日俄战争。结果是日本获胜,俄国人只好把吉林以南让给日本,这个地区被称为南满,刚才说了,吉林以北叫北满。列宁闹革命之后,表示要放弃沙皇时代的特权,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执行,中东铁路仍然被苏联人把控(从列宁开始,俄国改名叫苏联了),中苏之间因此矛盾不断,张学良为了收回主权,在国内有些势力反对的情况下,与苏联开战,双方投入兵力20万人,打了5个月,结果是咱们输了。中国版图上最上方的那个“小尖儿”——黑瞎子岛,就是在这时被苏联人霸占,这件事一直拖到2008年,俄罗斯人才把岛的西部归还中国,而东部则彻底失去。

  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西到满洲里,向东到绥芬河,向南到旅顺,铁路线构成一个“T”字型。旅顺距离大连很近,它的火车站至今保存完好,非常值得去看,横道河子的火车站也保持着昔日的风格。

  横道河子虽然只是个小镇,但在当年,却是这条铁路线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车站,因为这里有规模较大的车辆段、机务段、工务段,所以,居住在这里的俄国人比较多,而当时的建筑,大部分完整地保存到现在。其中,这座教堂,据说是我国唯一的木质东正教教堂。

  教堂位于小镇的最高处,站在教堂前往下看,可以看到整个镇子,全是一栋栋俄式住宅,最远处是火车站。

  镇子里有将近200栋俄式建筑,排列的很整齐。

  这几年,为了开发旅游业,镇子把它命名为俄罗斯风情街,还打造了一个画家村。

  如果是春夏季三季,住在这个小镇里,估计会很享受。何况,小镇与哈尔滨之间有火车,来往很容易。

  小镇最西头,有座机车库,已经辟为旅游景点,值得一看。

  机车库就是停放火车头的地方,每辆火车头单独有个车库,扇形排列,一共15个车库。

  车库已经停止使用,但建筑保持的非常完好,还有一辆火车头,停放在车库外做展示。

  车库前,是一个转盘,无论火车从哪个车库开出来,通过转盘的旋转,就能进入铁路线。

  当年在中东铁路上奔跑的,自然是这种诞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车。我国将蒸汽机车进化到内燃机车的速度很慢,将其称为活化石,并不为过。事实上,有些铁路线上,至今还有蒸汽机车处于使用状态,比如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的芭石铁路。

  机车库前面的这栋建筑,是当时的调度室,现在是游客接待中心。

  无论是这一带,还是哈尔滨,许多俄式建筑都是用红砖垒砌,曲线造型丰富。而北京798里的那些建筑,也是这种风格。

  看罢小镇上的历史遗存,天色已暗,我驾车原路返回哈尔滨。在途中,很快就遭遇了一场比较大的降雪,只得放慢车速,原本4小时的路程,延长到了6个多小时。回到北京后没几天,新闻报道说黑龙江多个地方出现严重车祸,其中就包括着我刚刚走过的这条路。对此,只能报以庆幸,提早了几天,幸运地躲了过去。

  这几年,我的目光始终对准SUV、MPV等功能性更好的车,对于科鲁兹之类的家庭轿车,关注并不多,或许这样的做法并不稳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把功能看得很重。有人买车仅仅是为了日常代步,上下班、接送孩子,在这种需求面前,轿车足矣。虽然轿车的空间有些可怜,但它的油耗胜过SUV,售价也相对便宜些,更重要的是,不少人关注的面子问题,轿车可以很好地解决。总之,作为一款价格/配置之比很不错的家庭轿车,科鲁兹有它自身的优势,而此次冰雪之旅,证实它的性能,也没什么问题。

       回顾上篇:《哈尔滨与金上都 黑龙江省自驾游故事之一》(点击下图即可进入)


  关于《星爷说车》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下关到宝丰 星爷与新海马S7行走滇缅路之五

阅读全文
宁古塔 威虎山 科鲁兹 星爷说车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