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起亚K4是拆车坊第34期的主角之一,本文将对其拆解结果做一个详细阐述。拆解之后的起亚K4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前后防护结构的缺失,明显节约成本的设计让人大跌眼镜,而在其它方面,K4的表现也有不少特点。详情请继续阅读下文。
起亚K4的前防护结构完全不能让人接受,玻璃钢材质的前杠首次出现在拆车坊。目前市面上采用这种结构的车型算是凤毛麟角,以前曾在2013款赛欧上见过类似的设计,但是K4和赛欧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花12-18万买的K4,居然连金属保险杠都没有,哪位车主能接受?玻璃钢材质相比金属来说,价格低廉,易碎且不可修复,K4采用这种材质无疑就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在K4的前杠皮内发现了二级缓冲泡沫,这种应对低速碰撞的设计虽然是不错,但是没有了金属杠铁在后面有力支撑,其作用也就变得意义不大了。
再来看看K4的后防护结构,不出意料,后部白车身上根本没有杠铁,而在后杠皮内装有防护杠,也是玻璃钢材质的。倒车雷达的线束和集成的玻璃钢后杠杂乱的组合在一起,真的不知道如何来形如这种设计。可以说起亚K4的前后结构应对低速碰撞还算没问题,稍微速度快一点的碰撞事故,保险杠破损基本是个必然了。
起亚K4的门板采用了拼接工艺,车窗升降器采用了分体式设计,维修拆装比较方便,车门内饰板里面没有采用塑料膜密封,也能够在维修的时候体现出方便拆解的特点。
起亚K4前车门内防撞杠为圆形钢结构,设计比较落伍,这种结构对于厂家来说是极具性价比的,既能应对安全需求,又能节约生产成本。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德系车上经常出现的弓形防撞梁才是现在的主流和未来的普及方向,希望起亚能够尽早有所改善。
起亚K4的后门板设计和前门雷同,拼接工艺、圆形钢、止震片,一切都是中规中矩,在安全方面没有突出的优点。
在车门内饰板蒙皮里,同样存在着节约成本的现象。前门内无任何隔音棉,而后面却大面积覆盖。厂家既然如此设计,应该也是进行了NVH测试得到的结论,后排空间可能更容易产生共振噪音,隔音棉的出现算是个佐证。
起亚K4的车顶棚内饰板结构简单,线束保护马马虎虎,全景天窗的出现倒是简化了内饰板的设计,不过少了几道车顶防撞梁,只能寄希望于车顶四周的加固能够应对意外碰撞的发生了。
观察车顶天窗部分可以发现,这里的线束保护做得比较不错,海绵软管包裹,无裸露区域。
起亚K4的车内地板线束没有使用波纹管保护,但是电工胶布的缠绕也算严密,至于地板的材质,就有点“超薄”的感觉了。起亚K4很不情愿使用隔音止震材料,是车辆NVH做得很优秀无需隔音呢,还是在节约生产成本,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图注:起亚K4车内空气质量
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下车内空气质量测试,这是拆车坊每期都坚持的一项实验。起亚K4的TVOC超标接近4倍,算是比较高的了。车内饰塑料覆盖件、车门板、地板地毡、座椅面料等都是释放“毒气”的源头。
起亚K4的车门框采用传统的点焊工艺,焊点比较均匀,每延米的点焊个数达到了24个,属于正常的水平。A、B柱有三层钢板,C柱仅有两层钢板,具体厚的详见下表。
起亚K4车身钢板厚度测量(单位:mm) |
|
---|---|
A柱总厚度 |
3.54 |
A柱外层钢板 |
0.80 |
A柱中层钢板 |
1.30 |
A柱内层钢板 |
1.10 |
B柱总厚度 |
3.40 |
B柱外层钢板 |
0.80 |
B柱外层钢板 |
1.40 |
B柱外层钢板 |
1.20 |
C柱总厚度 |
1.61 |
C柱外层钢板 |
0.80 |
C柱内层钢板 |
0.63 |
制表:车讯网 http://www.chexun.com |
起亚K4的翼子板内线束采用了波纹管,轮胎内衬板上面贴合了隔音棉,这部分结构也是比较大的噪音来源(胎噪),K4的设计师在这里真的是不敢再省了。打开发动机舱,发现电瓶的盖板内印刷了中文的布局图,这个设计比较少见,非常的人性化,需要更换保险的时候就可以自己DIY了。
起亚K4的底盘防护板面积非常大,覆盖了几乎全部区域,各个部件的材料强度详见上图。数据算是正常的水准,没有出现特别优秀的成绩。需要提一下的是,K4的后部拖车钩焊接在备胎外壳上,在拖拽过程中,这种设计有开焊的风险,不如焊接在纵梁上更可靠。
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并没有给K4的驾乘舒适性加分,实际的驾驶感受远远达不到舒适惬意的程度,K4的悬挂调教并不合理。详见起亚K4动态测试篇:http://www.chexun.com/2015-05-25/102715159.html。
起亚K4装配工艺测量(拆解前测量) |
||
---|---|---|
测量项目 | 平均值(mm) | 最大和最小成绩差值(mm) |
左侧引擎盖缝隙 |
3.85 |
0.71 |
右侧引擎盖缝隙 |
3.58 |
1.05 |
左侧A柱缝隙 |
3.52 |
0.33 |
左侧B柱缝隙 |
3.62 |
0.19 |
左侧C柱缝隙 |
4.06 |
1.14 |
右侧A柱缝隙 |
3.29 |
0.35 |
右侧B柱缝隙 |
3.53 |
0.54 |
右侧C柱缝隙 |
3.75 |
0.35 |
左侧尾箱缝隙 |
3.58 |
0.58 |
右侧尾箱缝隙 |
3.08 |
0.46 |
制表:车讯网 http://www.chexun.com |
最后再来说说起亚K4的装配工艺,如上表所示。应该说K4的钣金件装配比较均匀,大多数部位的差值基本控制在1毫米范围内,只是机器盖安装的有些不太对称,后期很难调整。
起亚K4漆面厚度测量 |
||
---|---|---|
测量项目 |
平均厚度(μm) |
最大和最小成绩差值(μm) |
左前翼子板 |
142.0 |
15 |
右前翼子板 |
137.3 |
19 |
左侧车门 |
149.5 |
26 |
右侧车门 |
146.1 |
35 |
引擎盖 |
159.2 |
36 |
后备箱盖 |
161.0 |
16 |
制表:车讯网 http://www.chexun.com |
起亚K4的漆面厚度平均值还算能够接受,但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有点参差不齐,右前翼子板的漆面平均厚度为137.3μm,相比其它部分,有点出乎意料。
全文总结:起亚K4在安全设计方面总体不能让人满意,前后防护没有了金属结构的保障,无法从容应对高速碰撞事故。而车门内的圆形钢设计比较落伍,车内多处线束保护欠佳,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都让K4无法拿到高分。而在底盘防护、天窗走线和油路保护方面K4做得算是比较到位,但是我们想看到的并非只是这些相对来说次要的设计,核心的安全功底没做好,又如何取得人们的信任呢?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