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花花绿绿的拆解图解又与大家见面了,虽然主稿报告中我们已对K5进行了拆解介绍,但图片并不清晰。对刚刚了解车型的读者是个挑战,并无兴趣继续往下看。本片作文给更多想了解车但又不太懂车的朋友们带来福音,编辑按照老规矩,把拆解结构一一标注并且进行说明介绍。
整车防护之前防护结构
平铺直叙:K5前保险杠结构由保险杠外皮、泡沫缓冲层以及带吸能盒金属杠铁组成,金属杠铁断面为闭合B字结构,吸能盒外延设计溃缩引导槽,C-NCAP测试中100%正面碰撞得分97.94%;40%偏置碰撞得分100%。(保险杠结构在高速碰撞下仅起到10%-15%的作用)
保险杠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保险杠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在以往的车型中大多只考虑自身的防护,而忽略保护别人。在现代的车型中,从结构和外形中可以看出车辆提高了对行人的防护要求,保险杠不在外露、发动机盖也不再是棱棱角角,一切都变得更加圆润。车辆内部使用的金属防护杠需要根据整车质量、材料、结构以及溃缩方式等因素来确定结构和形状。另有一些要求较高的车型,在保险杠材质上也有严格要求,譬如为了降低车身重量而采用铝合金材质。采用不同材质和设计不同结构的保险杠时需要进行等量转换。举个简单的例子:从材料来看,铝合金强度低于钢制材料。在相同结构的前提下,1.2mm的钢制与2.5mm的铝合金就可以形成等效吸能效果。
吸能盒褶皱有啥用?
金属杠铁是在发生碰撞吸收能量的同时,尽量把碰撞中的能量分配给与之关联的吸能盒结构,吸能盒是汽车在发生低速碰撞过程中的主要吸能构件,要吸收低速碰撞过程中大部分的能量,前纵梁在低速碰撞过程中是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上防撞梁是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但仅仅是低速状态。下图的黄色框就是吸能盒褶皱引导槽,在发生碰撞后,这些引导槽可以进行引导溃缩。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定向爆破原理。提前诱导吸能方向。另外吸能盒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加大前防护的吸能区域。
整车防护之后防护结构
平铺直叙:K5后保险杠结构由保险杠外皮和非金属保险杠(玻璃钢材质)组成。玻璃钢材质保险杠是合资韩系车特有设计风格,我们之前拆解过索纳塔、朗动、瑞纳、K2等均采用同等设计,进口现代新胜达后保险杠为金属材质并且配备低速缓冲泡沫。设计风格差异可能与不同国家的法规有一定关系。
K5后防撞杠材料虽然与索纳塔相同,结构却有所区别。索纳塔采用泡沫和非金属保险杠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保险杠固定在后保险杠外皮上。K5的后防护结构中并无见到泡沫缓冲层。
韩系车型的后防撞杠都采用非金属的么?
韩系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往期回顾我们曾经拆解过北京现代索纳塔、瑞纳、朗动、ix35;东风悦达起亚K2;还有进口现代新胜达。拆开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合资品牌车型和进口车型的设计区别,尤其是在后防护设计的风格上的区别。现代车型的后防护杠材质并非都是非金属。进口现代新胜达后保险杠采用的就是金属材质,不知是否是因为由于地域不同,安全标准不一,其防护风格有所区别。
整车防护之门板
直观评述:前后门板均使用双层钢板拼接工艺,内饰板内侧填充大面积隔音棉。前门分别设计一根直径为32mm的圆形钢防撞梁,内侧贴合沥青止震贴,后门内设一根直径为31mm的圆形钢防撞梁。同样也贴合面积较大的沥青止震贴片。
一款用材以及设计优秀的门板还是比较难的,不仅要顾及到安全防护方面也要考虑到隔音静音设计,还有长期使用的防腐工艺等等。在生产环节更多的要考虑到一致性的好坏。另外更有意思的是,每个厂家都会有一个专门负责调节关门声音的部门。这个部门负责的内容就是如何让车门关闭时增加厚重感和质感。在门板密封条的选择和使用上就会涉及到很深的内容。
圆形钢防撞梁和帽形防撞梁哪个更好?这个话题不同厂家工程师有着不同的回答,使用圆形钢防撞梁的厂家工程师认为:圆形钢采用进口材料,强度达到1500兆帕(估计是拉伸强度),使用帽形防撞杠的厂家工程师认为:帽形防撞杠可以紧密贴合门板,同时防撞杠受力面积也更大,加工工艺也比较复杂,并非管型材的简单工艺。
我们认为: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两种防护结构都可以。因为它们都可以满足防护标准。单从结构和材料来看,在同材料强度的前提下,帽形防撞杠的确比圆形钢防撞杠更好一些(编辑用SW软件进行模拟受力分析,圆形钢采用常见直径为32mm管材),帽形防撞梁中,双帽形强度高于单帽形。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车辆在发生碰撞时,门板防护起到的作用其实并不大,与车辆前后防护设计相似。侧面碰撞主要靠白车身结构中的B柱和门槛梁部分。门槛梁内侧有纵梁和横梁进行交错链接,形成田字格。
顶棚
平铺直叙:K5顶棚内饰板由5层不同材质压制而成,由于K5为全景天窗设计,内饰板空洞面积较大,所以在空洞边缘使用金属结构进行加固。直观看,全景天窗无顶棚加强筋,强度方面有待商榷。
K5顶棚内饰板重量比较沉,主要是因为前后天窗部位使用金属框进行边缘加强。对于全景天窗的安全性,清华林建老师认为,全景天窗虽然好看、气派,但安全性还有待商榷。车辆在发生翻滚过程中,起到主要支撑保护的是A柱和B柱结构。有些车型为了增强顶棚的刚度,所以在顶棚加强筋与B柱的结合处,专门设计一个L型的加强固件。这样可以使B柱与顶棚进行硬性链接。
地板做工
平铺直叙:K5地板材料由毛毡垫+防潮层+复合棉填充层组成。地板中央以及后座下方贴合沥青止震板。后排中间地板凸起高度为45mm。该凸起高度与思域相当,平整度较好。
地板设计较为平整,后排中间隆起高度只有一指不到,后排中间乘客脚步空间比较大,地板材料由:发泡聚氨酯、厚毛毡、地板毡共三层组成,分别起到填充凹凸不平、隔音防潮的作用。对填充材质取样进行燃烧测试均达国标。掀开地板填充物材料可以看到使用很多止震材料,加强底盘静音有效防止共振产生。
电缆保护
直观评述:K5机舱内部线缆使用波纹管、棉织带保护,管线之间没有明显干涉,直观看不到裸露的电线,车内电缆100%全方位保护,总线与分线处理也很优秀。已拆过的韩系车中譬如索纳塔、瑞纳等车型在电缆保护方面均很出色。
车内电缆防护方式目前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一定要全部防护才算可以,另一派认为不必要全部防护,即便是有电缆裸露只要安全就够。那么这两个不同观点哪个对呢?
对与不对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只要能达到车辆电气使用标准,那么电缆采用保护与不保护都是可以的,并无区别。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角度来看区别就很大了,如果同样的配套电缆中,一种是采用全方位防护,一种是选择性防护,产生的成本必然不一样。
编辑曾经采访众多厂家工程师中,大多反馈都存在一个共同点,认为“电缆保护达到标准就可以了,再进行保护没必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不同厂家设计车型时,都在满足国标的前提下,有些选择做加法,也有些选择做减法。当然,这里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对于那些电气功能配置较多,造成车内电缆非常粗的车型是不能使用波纹管保护的,因为这种防护方式会阻碍工人装配。
底盘防护
平铺直叙:K5前副车架采用元宝梁副车架结构。底盘两侧喷涂防腐材料,刹车、油路管线使用非金属护板进行保护,隔热通道采用断续的铝箔和铁质材质进行隔离排气管热量,铁质油箱的使用也是韩系车常见的设计风格。
K5底盘护板设计的非常优秀,非金属材质的护板几乎覆盖整个发动机舱,并且侧面也保护的很全面。可以防止泥土石子直接撞击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等主要部件。如果仅从护板防护面积的角度来看,K5属于非常优秀。
下图粉色部分标注为底盘纵梁,仅从结构上来看,纵梁多可以带来一定好处。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多条纵梁可以分散撞击力到整个车身。在一些越野型SUV的底盘,除了能看到多条纵梁以外,还可以看到很多横梁加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底盘刚度。
底盘部分区域喷涂橡胶质地的高分子聚合物保护层,俗称底盘装甲,一般购买新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底盘装甲。主要可以减少对底盘的腐蚀也起到一定静音效果。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索纳塔的底盘装甲只是选择性的覆盖一部分区域,而没有全部喷涂全。另外一点值得赞扬的就是对底盘管路线的保护措施,厂家针对这些油管等管路进行特殊防护,专门设计了保护槽。此处设计非常细心。
K5使用的油箱为铁质材料,油箱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应该使用金属的还是非金属的?这一相关问题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站在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以编辑以往采访的经验总结如下:
站在厂家的角度来看:选择铁质油箱或是树脂油箱主要与车型和底盘布局有很大关系,铁质油箱和树脂油箱在安全方面并无本质区别,车辆在设计初期和形成为产品时需要经过碰撞燃油系统安全测试等,以保证油箱安全。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铁质油箱和树脂油箱在驾驶过程中并不会有明显差异,长期驾驶也无需担心铁质油箱生锈问题。
站在拆车坊编辑的角度来看:车辆使用什么材质的油箱是不同厂家甚至是国家抵御的风格所致,目前我们拆解的车型中,使用铁质油箱大多是在韩系车中。非金属油箱大多采用吹塑工艺,其外形参差不齐充分利用底盘空间。车辆在设计初期可以不必过多考虑油箱摆放在何处的问题。铁质油箱外形单一,占用底盘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较差。另外树脂油箱对整车轻量化有很大的帮助。
站在清华专家的角度来看:目前树脂油箱已经非常普及的时代使用金属油箱真的很另类了。金属油箱的优点只有低廉的价格了,缺点却是很多,在发生碰撞时容易产生火花,耐冲击性和强度并不如塑料油箱,摩擦产生的火花遇到燃油渗漏很容易引起燃烧甚至爆炸。金属油箱的导热性要比塑料油箱高的多,同样会增加在事故中燃料被引燃甚至爆炸的风险。
编辑总结:我们对K5的拆解图解就告一段落,比较遗憾的是,在本片作文截稿之前,尚未得到起亚厂家的问题反馈。在随后的时间里,编辑会继续追跟厂家反馈进度,届时会有厂家反馈文章展现给大家。通过拆解K5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韩系设计风格,譬如底盘管线和车内电缆的优秀防护、非金属后防撞杠以及铁质油箱的使用。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在未来的合资韩系车型中,这些特点仍然会延续下去,除非整体设计理念进行改变。
关于车讯《拆车坊》栏目
基于打造“最值得信赖汽车网站”的理念,车讯网创办了《拆车坊》栏目,目的就是帮助消费者“精明买车 明白用车”。所以在整个栏目的投入上,车讯网会不计成本,力求对最贴近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商品车做全方位剖析,让消费者直观看到主流热销车型的真实品质。《拆车坊》栏目每月推出一期,每期拆解两辆市场热销车型,均为车讯网全资购买的量产新车,拆解和研究过程由清华大学汽车系资深专家操作,车讯网编辑全程视频记录,保证栏目客观公正。《拆车坊》栏目拒绝商业化运作,旨在将热销车型客观、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广大网友和消费者。
通过对实验车型拆解,《拆车坊》主要针对车辆用料、设计、车身结构、安全性及舒适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试分析,并对比两款车型在二十多个分项中的优劣,给出星级分数,最终以“拆解购买指数”来衡量产品优劣,从而给消费者购买车辆提供最直观和最值得信赖的参考意见。
网友可以通过车讯网《拆车坊》官网(chaichefang.com)和官方微博“拆车坊(e.weibo.com/chaichefang)”进行互动,选择自己希望看到的被拆解车型。车讯网《拆车坊》将在第一时间对得票率最高的车型做出响应,并以最快速度安排拆车。也就是说,下期拆解车型并不是栏目组决定,而是取决于广大网友和消费者。
车讯网《拆车坊》栏目往期回顾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