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全新朗逸 方显出众”是上海大众新朗逸的广告词,广告中提出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方”。很贴合的描述新朗逸外形变化,从此也将正式纳入大众家族脸谱。与朗逸相比新朗逸的外观更大了、配置增加了。但编辑在拆解新朗逸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认为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厂家是否会面临信誉危机呢?究竟是哪些问题导致?接下来编辑带您走入新朗逸真实的世界。通过关键词可以直接点击查看重点。看点一“门板做工”;看点二“车内布线”; 看点三“发现问题汇总”。
整车防护之前保险杠结构
新朗逸前杠结构由保险杠外皮、泡沫缓冲块、带有吸能盒缓冲的金属保险杠组成。金属杠铁长宽高厚分别是1130mm/65mm/110mm/2.2mm;进气口高度为660mm。金属杠铁材质为铁质,工字结构。
吸能盒采用焊接方式分别连接保险杠铁和前纵梁,长宽高分别是140mm/65mm/85mm;吸能盒边侧无吸能引导槽,在实际吸收馈缩时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翼子板
翼子板厚度为0.45mm钢板制成,内侧无褶皱馈缩引导设计,内侧未发现任何隔音材质。拆下翼子板后发现厂家附送的“礼品”,一个是隔音棉边角料(与地板隔音棉材料相同);另一个是器件插头,文章后面有介绍插头用途。是否插头容易损坏所以厂家偷偷送给消费者?头一次碰到送礼还怕人知道的情况。
编辑总结:前防撞杠结构属德系车常见结构,日韩系与部分美系车习惯使用盒装结构,取决于设计理念问题,与杠铁使用强度与厚度也有很大关系,顾无法得出好坏结论。翼子板内发现多余配件实属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整车防护之后保险杠结构
新朗逸后杠结构由保险杠外皮、带有吸能盒缓冲的金属保险杠组成。金属杠铁长宽高厚分别是1300mm/80mm/96mm/2.0mm;垂直地面高度为490mm。金属杠铁材质为铁质,工字结构。
吸能盒也采用焊接方式分别连接保险杠铁和后纵梁,长宽高分别为80mm/73mm/60mm;吸能盒边侧无吸能引导槽,在实际吸收馈缩时不会影响其功能。
取下后保险杠外皮第一眼就看到凄惨的倒车雷达电线,编辑在维修自己的纯自主国产车时看到里面的线也不会这样凌乱,当然要补充一点,编辑所修的是电动自行车。何人敢信这是大众品质该有的做工水准?
自从奇骏“托车门”事件后编辑很是关注后拖车钩的位置,不巧发现新朗逸的拖车钩并未与后纵梁相连接。随后便咨询厂家,得到的回答如下:“上海大众对后拖车钩的最大拖拽力严格按照整车整备质量进行设计,经过4个月的科学计算以及2轮实车试验,实际的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既然厂家在之前已严格做了实验,并且保证无问题的前提下,编辑也就不能在怀疑什么了,家轿至少不会像SUV那样四轮陷入泥中等待其他车疯狂拖拽的情况。
编辑总结:后保险杠结构并无特殊设计,在此也不能断定优缺。倒车雷达线材保护太过随意,有失大厂风范。
门板做工
大众在防护安全方面的出色设计在门板做工上也得到了体现,门板在评分中得到9.5分,而朗动得了1分。居然这么高?编辑你黑朗动呢吧?别急,这句话也是广大网友的质疑,首先我们还是来看9分和10分的标准要求。9分标准(双帽加强形保险杠、无门板加强筋、有止震设计、有隔音设计、无门板防腐工艺);10分标准(双帽加强形保险杠、有门板加强筋、有止震设计、有隔音设计、有门板防腐工艺)。
新朗逸门板均具备双帽加强型保险杠(W加强)、无门板加强筋、有大面积止震板设计、无隔音设计、有门板防腊工艺。对比标准来看得到9.5分。而朗动门板设计为圆钢保险杠、无门板加强筋、有小面积止震设计、无隔音设计、无门板防腐工艺顾得到1分。(1分标准:圆钢形保险杠、无门板加强筋、有止震设计、无隔音设计、无门板防腐工艺)。评分标准并没有把一体冲压门板和双层钢板等指标列入进分数内。
新朗逸门板采用较为结实的双层钢板并采用一体冲压工艺,在防腐性和美观度方面较强于拼接工艺。门板防撞杠使用W加强型,此加强结构仅在大众车型见到,门板内侧使用大量止震板设计。
编辑总结:门板安全防护以及防腐工艺俱全,总体设计做工接近完美的10分标准。目前《拆车坊》评分标准已更新到第三版,在拆解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我们会根据出现的普遍现象逐渐完善标准。
顶棚做工
新朗逸顶棚内饰板厚度为6.0mm,由5层不同材质组成,内饰板无填充隔热材料。顶棚中间设计宽240mm,厚1.1mm加强钢板,顶棚尾部黏合隔热材料,以隔绝外部热量直接传递到车内。
地板材料
新朗逸后排中间地板较高,直接影响到后排成员脚步空间。地板材料由五层组成,分别起到填充凹凸不平、隔音防潮的作用。对填充材质取样进行燃烧测试均达国标。掀开地板填充物材料可以看到使用很多止震材料,加强底盘静音有效防止共振产生。
车内布线
大多厂家把整车用线扔给线材配件商生产,验收交货时检验部门会根据自己的标准严格测试。目前整车配线在质量上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但评分标准更关注线材的保护方式。保护线材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即便日常穿衣服不追求奢华,也要讲究干净整洁,看到穿着脏兮破烂的人都会心存反感。另外线材的保护是否完善完全在于厂家是否想做。
网友的质疑:为何车内布线只得了1分,朗动却得了7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评分指标要求来看,首先满足1分的要求是(稀疏电工胶布保护、无导线槽引导走线、大面积电线裸露在外)。新朗逸布线在标准上可以说是完全符合,零散的缠裹方式,以及没有线材固定卡扣,所有线材几乎裸露。而朗动满足的7分标准是(波纹管保护、简易槽引导电缆走线、无电缆保护板、车内看不到裸露电线)点击进入朗动布线做工。
编辑总结:从倒车雷达线材的草率处理到车内布线的凌乱不堪,无不证明了新朗逸在细节做工上存在缺失,相信厂家勒令配线供应商绝对会从根本上改善整车布线的做工状况,当然厂家还需要在线材配套成本上多掏那么点银子出来。
底盘防护工艺
烂车先烂底,是懂车人常说的一句话。车辆日常使用中除了轮胎最倒霉,其次就是底盘,轮胎罢工了可以换掉它,但底盘一旦罢工了就只能整车换掉了。底盘怎么会罢工?严重腐蚀、托底等情况均会损害底盘寿命。那么新朗逸的底盘做工到底如何呢?
新朗逸安装了树脂发动机护板,其目的是防止雪水,石子等异物直接敲打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部件,我们看到树脂发动机护板拥有导流设计,是为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加快变速箱散热。
底盘喷胶目的是达到防腐和防锈功能,厚厚的胶质还可隔除一部分来自底部的杂音。黄色部分是新朗逸喷涂防腐胶的面积,可看到的地方几乎是完全覆盖,并且编辑用改锥使劲戳过后仍然没有看到底盘钢板,从手指特写图片也可清晰的看出底盘喷涂防腐胶的厚度非常好。
很热的排气管会把热量通过底盘传递到驾驶室,所以在设计时使用隔热材料将排气管与底盘分隔开,从而起到隔绝效果,下图黄色部分就是隔热材料的面积,直观看材料使用较为充足,并且全段隔热均采用散热较快的铝制材料。
空腔注蜡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将车身底盘的空腔中打入液态蜡,使留在车身空腔内部的蜡形成均匀的保护蜡膜,保证了整车良好的防腐性能。即便是使用镀锌钢板、底盘喷涂防腐胶、加装整流板等工艺,也不能保证底盘内完全防腐。从底盘渗出的黄色固态腊可以看出,新朗逸底盘进行注腊处理。
新朗逸底盘管线布局较低,已有托底造成刮坏油管的隐患,在设计时又没有将管线进行保护,存在有一定风险。高速行驶在非正规路面时,轮胎会带起的碎石等异物砸向车辆底盘,极端情况下也有可能损坏油管。
编辑总结:新朗逸底盘防护几乎接近完美,唯一不足的就是对底盘管线防护不周,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影响。
整车焊接工艺
新朗逸车顶两侧使用激光焊接工艺,门框采用点焊工艺,A/B柱由三层钢板组成,C柱由两层钢板组成;A柱总厚度4.58mm(含缝隙漆面误差);B柱总厚度4.25mm(含缝隙漆面误差);C柱总厚度2.0mm(含缝隙漆面误差)。焊点分布前门20.3个/米;后门21.3个/米,焊点表面平滑。
由于A/B/C钢板厚度测量图片过多就不一一贴图展示,下方列表罗列钢板厚度参数。理论上A/B/C外侧钢板厚度数据应为一致,受到车身漆面厚度的限制导致测量时会有少许偏差。此数据仅供参考。
新朗逸车身钢板厚度 | |
测量位置 | 厚度 |
A柱总厚度(含空隙误差) | 4.58mm |
A柱外侧钢板厚度 | 0.91mm |
A柱中间钢板厚度 | 1.48mm |
A柱内侧钢板厚度 | 1.38mm |
B柱总厚度(含空隙误差) | 4.25mm |
B柱外侧钢板厚度 | 0.81mm |
B柱中间钢板厚度 | 2.05mm |
B柱内侧钢板厚度 | 1.07mm |
C柱总厚度(含空隙误差) | 2.00mm |
C柱外侧钢板厚度 | 0.72mm |
C柱内侧钢板厚度 | 0.68mm |
注:外侧钢板厚度应一致 |
很庆幸我们收到了厂家提供的车身结构透视图与钢板强度分布图资料,新朗逸车身结构与目前承载式车型结构类似,A/B柱以及门槛梁使用全车屈服度最强的钢板,从钢板强度分布图就可以看出,设计时车头和车尾使用钢板强度均偏弱,是为了强力碰撞时阶梯馈缩而设计。最大化保护成员安全。门槛梁的作用非同小可,在侧碰撞时门槛梁是主要对抗撞击力的部件,仅仅靠前后门的防撞杠不能达到防护效果。
我们发现厂家提供的钢板强度资料中出现两组强度兆帕值,首要所关注的是屈服强度极限值,其含义是多大的力量可以使得钢板变形。而抗拉极限值的含义是多大的力量可以使得钢板断裂。有些厂家会混淆概念,仅提供最大兆帕值但并没有说明是什么兆帕。
编辑每次坚持与厂家所求钢板强度分布图的另外一个含义是,真正让广大网友明确车辆具体哪里使用了高屈服度钢板,并且覆盖面是多少。因为编辑通过日产新轩逸的宣传手法看出糊弄消费者的一种方式,日产厂商仅仅宣传使用最高强度为980兆帕潜艇级钢板,并没有说明哪里用?用了多少?是什么强度?屈服度强度还是抗拉强度?
百科词汇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编辑解读:把筷子摆弯)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编辑解读:把筷子拉断)
编辑总结:整车焊接工艺以及使用钢板材料一直是大众车型所骄傲的,从使用材料强度和焊接工艺两方面均比日韩系车高出不少。基于设计理念的不同,目前已拆解车型中,德系车和美系车在第一阵营,日韩系车在钢板强度和焊接工艺均不佳。
发现问题之一 厂家随车附送礼品
介绍翼子板环节我们看到了厂家附送的“礼品”,这个插头查找了好久发现是发动机舱内发电机插头,既然原配插头并没有脱落,但多余的部件是如何出现的?显而易见是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车辆生产线进入总装时,在装配类似翼子板的环节将多余的插头和隔音棉边角料带入车内。遗憾的是后续生产检验环节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顾出现此类现象。不管是装配问题还是检验环节均体现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漏洞。此问题我们也反馈给厂家,最终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发现问题之二:方向盘高压助力管与低压助力管干涉
在拆车过程中我们发现方向盘转向助力的高压管线与低压管线搭接在一起,可以看到明显的干涉。我们将这一问题反馈给厂家得到以下解释:“助力高压管与低压管按正常装配工艺,装配完成留有间隙,但不排除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等极端环境下发生干涉。橡胶管与硬管均为光滑表面,轻微干涉不会造成零件失效。NewLavida10万公里跑车试验及全国道路试验均未发现该位置有管路磨损异常现象”。
从以上说明不难看出,正常装配应该留有间隙,但实际情况是完全搭接在一起。我们仅是发现了此问题,不同路面长时间行驶后是否造成问题,能造成什么问题我们无法预估。但对于汽车部件来说出现管路搭接或者干涉的情况实为不多。
发现问题之三:空调压缩机与发电机充电线干涉
如果转向助力管搭接可以忽略的话,那么空调压缩机金属边缘与充电器电线干涉问题真的需要引起重视。同样我们先来看厂家对此问题的回复:“发动机充电总线束通过定位夹头保证装配位置,且护套采用耐磨材料,即使线束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发生改变,也仅会出现表面轻微划痕,经过长时间使用,磨损也不会加剧。因此不会影响性能,更不存在安全隐患”。
编辑先吓唬一下各位网友,咱们按照最坏的情况模拟,如果发动机充电线与金属边缘搭接会出现什么情况?基本可以提前过年看烟花了。车辆行驶时发电机充电线电流最少都要几十安培,一旦发生故障会非常危险,所以这也是为何编辑非常关注的问题所在。通过定位夹头与电缆的夹角也可以看出电缆的压力不会太小。同样我们也无法预测是否会出现问题。
发现问题之四:安装尾灯处发现漆面脱落并裸露出钢板
拆下尾灯可以看到漆面明显脱落的痕迹,并且边缘的漆面也爆开欲掉落的趋势,拆车现场的专家有说是漆面涂装工艺问题,也有说是磨具设计尺寸问题。两种情况均有可能,但对于消费者来看,我们看到的是掉漆。消费者无需关心是什么原因所致,面临的问题是接下来会不会生锈?对密封性是否有影响?编辑可以负责的告诉您,脱落漆面的位置有可能会生锈并且密封绝对会受到影响。尾灯完全安装好并且关闭后备箱后可以从后备箱里看到漏光的情况。
编辑点评:新朗逸的用料秉承了大众一贯品质,在防护设计和用料充足尤为出众。但编辑过多看到的是不敢相信的细节瑕疵,“附送”配件问题很明显是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尾灯掉漆现象直接反映到生产线检验环节没有严格把关。另外结合上海大众途观的门框激光焊接严重瑕疵的问题,厂家是否还能挺直腰板的说出“方显出众”?目前《拆车坊》仅拆解了上海大众的途观和新朗逸,不幸两款车均发现做工缺陷,我们不得不对上海大众的品牌信誉度画上问号。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德系车注重安全以及用料的“基因”较多,但不代表就可以忽略其他环节。我们不追求某款车有多么全面的功能,但至少既然有了就要以做好的心态对待消费者。好比一个拥有优良基因的孩子有人生没人管,其结果一样废柴。如果以后该厂家车辆仍然出现不同的问题,那么势必会陷入信誉危机。如果您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或者需要编辑解决的问题,可直接留言或加入可爱郭微薄。我会及时与您沟通反馈。
注:本期拆解过程中发现两车均有一些做工不足的地方,由于标准不完善在评分过程中却无法对其减分,《拆车坊》团队会根据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逐渐完善评分标准。
拆车坊官网:www.chaichefang.com
拆车坊微博:拆车坊官方网友互动群:64886742、63731474、39866819、54104912。
关于车讯《拆车坊》栏目
基于打造“最值得信赖汽车网站”的理念,车讯网创办了《拆车坊》栏目,目的就是帮助消费者“精明买车 明白用车”。所以在整个栏目的投入上,车讯网会不计成本,力求对最贴近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商品车做全方位剖析,让消费者直观看到主流热销车型的真实品质。《拆车坊》栏目每月推出一期,每期拆解两辆市场热销车型,均为车讯网全资购买的量产新车,拆解和研究过程由清华大学汽车系资深专家操作,车讯网编辑全程视频记录,保证栏目客观公正。《拆车坊》栏目拒绝商业化运作,旨在将热销车型客观、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广大网友和消费者。
通过对实验车型拆解,《拆车坊》主要针对车辆用料、设计、车身结构、安全性及舒适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试分析,并对比两款车型在二十多个分项中的优劣,给出星级分数,最终以“拆解购买指数”来衡量产品优劣,从而给消费者购买车辆提供最直观和最值得信赖的参考意见。
网友可以通过车讯网《拆车坊》官网(chaichefang.com)和官方微博“拆车坊(e.weibo.com/chaichefang)”进行互动,选择自己希望看到的被拆解车型。车讯网《拆车坊》将在第一时间对得票率最高的车型做出响应,并以最快速度安排拆车。也就是说,下期拆解车型并不是栏目组决定,而是取决于广大网友和消费者。
车讯网《拆车坊》栏目往期回顾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